2012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追蹤分析

之前寫成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分析已是三年前的事,這篇文章追蹤一下近三年該基金的狀況。

統計基金與對應指標指數近八年的績效,如下表:
(圖表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基金與指數績效資料,來自基金公司Monthly report)

從2004到2011這八年間,指數的累積報酬是90.60%,基金是80.19%。年化報酬方面,指數是8.40%,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是7.64%。這仍是一支落後指數的基金。

很多人看到2009基金60.60%的漲幅,相較於指數33.70%的報酬,就想說基金應該把指數遠遠拋在後面了。事實上,沒有。

我們看一下2008年。基金下跌32%,下跌32%要漲47%才能補平。當年指數下挫14%,下跌14%只要漲16%就能補回。2009年基金的漲幅大多花在補平2008的損失。08、09這兩年,基金的累積報酬是8%,指數則有14%。60%的上漲在超過30%的大坑洞之前,仍是不太夠力。

而且這支債券基金的投資人,需要在2008超過30趴的虧損中仍挺得住,而不是看到債券也能帶來如此驚人損失,連忙停損出場。假如他出場了,他會看著09年六十幾趴的單年獲利懊惱不已,就更別談八年累積有正報酬了。想要抓時點進出市場,結果反而招致更差的報酬。

這個例子明白顯示了投資時,控制下跌風險的重要。(以自以為能預先知道下跌,或是停損來控制下跌風險,皆非明智之舉。控制下跌幅度的最佳方法是減低投資組合中高風險資產的比重。)

一支表現落後指數的債券基金,何以能在台灣大賣特賣,是難解的問題。或許在投資界,重點是行銷功力,而非投資原理。

在美國有一支AllianceBernstein High Income基金,同樣的基金公司,一樣的經理人團隊。我們來看一下這支美國註冊基金與在台灣販售,註冊在盧森堡的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的過往績效。


在過去八年中,除了2004與2006之外,每一年都是美國註冊基金贏過盧森堡基金。

難道經理人到了美國就換了一個腦袋,基金在美國運作起來就特別順利?沒有這回事。

不一樣的是,基金到了美國,費用就比較低。

美國註冊基金的總開銷是0.95%。盧森堡基金的總開銷是1.82%(A股)。

美國註冊基金過去八年的累積報酬是108%,盧森堡基金則是80%。

美國註冊基金過去八年的年化報酬是9.59%,盧森堡基金是7.64%,指數是8.40%。

這支基金在美國打敗了指數,在盧森堡被指數打敗。

盧森堡基金八年來比美國基金少了28%的累積報酬。

差別在那裡?

就是差在費用率。

一樣的經理人,在美國是打敗指數的成績。來到台灣,變成落後指數。原因就在於內扣費用。

在台灣,它就是不配享有打敗指數的名聲。因為,它就是輸。資產管理公司不願意拿費用低的美國註冊基金來台灣,選擇跟台灣投資人收取那麼高的費用,那麼,被指數打敗就是它們自身造成的實際狀況。

再高明的經理人,在過高的費用率下也只能低頭。

任何人在投資時大談成本不重要,要不他就是在騙自己,不然他就是想騙你。

這樣一支高風險的基金,讓台灣投資人拿到從2004到2011年化7.64%的報酬。真要冒那麼多的風險,才有這樣的報酬嗎?

在美國有一支iShares Barclays 7-10 Year Treasury ETF(美股代號:IEF),投資美國的中長期公債。同期間單年報酬如下: (淨值計算)



IEF在這八年間最嚴重單年損失是-6.35%,八年期間年化報酬6.74%。只比曾經單年讓人損失32%的高收益債基金的7.64%,少了0.9%。

高收益債這樣讓人心驚膽戰的上下起伏,結果只多0.9%的年化報酬。

假如能投資美國註冊基金,減低費用,可以多1.95%的年化報酬。

要獲取更高的報酬,減低費用的精明,常比衝鋒陷陣的勇氣,更為有效。許多投資人卻認為費用是小道,勇於擁抱風險才值得稱頌。這又是一個投資界的難解之謎。

承擔了更多的風險,卻只比美國公債多每年0.9% 的報酬。

承擔了更高的費用,落後美國註冊基金每年1.95%。

太多的風險,太多的費用。

為了這0.9%,台灣投資人真是付出太多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分析—Analysis of AllianceBernstein Global High Yield Portfolio

高配息絕不等於高報酬---關於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許多投資人不知道的事(High Yield Doesn’t Mean High Return)

分析基金過去績效的系統性方法—以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為例(A Systemic Way to Analyze Past Performance)

高收益債券基金的匯率風險(Currency Risk of High Yield Bond Funds)

聯博美國收益基金分析—Analysis of AllianceBernstein American Income Portfolio

你該避開的基金—債市篇(Stay Away From These Funds)

葫蘆裡賣什麼藥---債券天王比爾.葛洛斯看基金投資成本(Bill Gross’ Views on Expense Ratio)

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的省思(My Take on PIMCO Total Return Bond Fund)

債券基金的主要風險

28 comments:

凱比 提到...

綠角大你的文章可以轉貼分享
讓更多人知道高費用的可惡嗎

綠角 提到...

凱比 謝謝支持
此文歡迎轉貼

但還煩請註明出處
謝謝~

Spark 提到...

請問一下綠角大,這份分析中,基金與指標的報酬率是總回報(含配息)嗎?還是單純淨值的比較而已?如果是單純淨值比較的話好像比較失真,因為兩者配息率不同..

又如果是總回報的比較的話,哪裡可以查到相關資料呢?網路上的好像大部分是淨值的比較。

謝謝

行人 提到...

請問購買基金的手續與管理費如何算.在銀行通常可以買到3%的優惠.問題是投資時間不能夠短.否則又要扣個短線交易費.很划不來.不知道開第一理財戶可有這個問題?

開戶的基本資金需要多少?
我開過史考特美國帳戶.但還不太會使用.第一理財帳戶與史考特美國帳戶有什麼不一樣的交易方式及手續費?

綠角 提到...

WSW
報酬率含配息

綠角 提到...

行人
您可以參考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美國券商

may 提到...

請問綠角大, 有一檔叫HYG 的高收益債, 我在http://www.moneydj.com/etf/ea/et011001.djhtm?etfid=hyg 這裡看到管理費0.5%, 這種ETF除了管理費0.5%之外, 還有其他內扣費用嗎?
ETF是不是就是所謂的被動式管理就沒有其他內扣費用? 感謝解惑!

綠角 提到...

0.5%是這支ETF的expense ratio

ETF一樣會有總開銷Expense ratio高於經理費的現象
請參考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不過美國的ETF
比較容易取得的是總開銷數字 而非經理費數字
剛好與國內基金相反
國內基金容易取得的是經理費(那個較低的數字) 而非總開銷

關於美國的ETF
建議可直接到美國的網站查詢資料
會詳實可靠許多
http://us.ishares.com/home.htm

匿名 提到...

今天在某媒體的首頁看到這支高收益債基金的廣告,好奇之下點進去看,發現這支基金的收費更是過分:費用率2.05%,申購手續費還要1.5%
http://www.ftft.com.tw/Bulletin/1010500_IPO/fund_1.html

綠角 提到...

習慣美國投資的收費方式後
再看到這些基金的費用
真是會覺得蠻超過的

匿名 提到...

在美國買債券ETF,配息應該扣30%的稅,扣除30%稅額後上述相關基金的報酬是否就變成比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來的差了呢?

Denny 提到...

聯博高收益債在台灣好賣的原因是, 配息率很高, 它的配息率往往高過實際績效, 實質上等於把本金歸還, 因此會造成資產淨值不斷下降, 淨值下降, 即使每隔幾年配息金額跟著調降, 配息率看起來依然誘人. 把這道理分析給人家聽, 人家都會短視地認為本金與淨值的下降是一時的, 有一天會回來, 反正他有高配息可以領就好, 這就是典型的無知.

綠角 提到...

匿名先生
配息課30%
往往比不上總資產內扣1-2%的傷害
況且
預課稅款通常可以報稅取回

綠角 提到...

感謝Denny的分享
這種叫做capital destruction的債券基金
會瞭解這點的投資人真的是少數

匿名 提到...

您好:
今天有一則留言請您推薦基金,請不用回覆了.我大概看了一下您的網站,這不是報明牌的地方,很多內容要看要學習.這則留言也請不用顯示或回覆.看來我得花時間再好好學習一下.您畢業於台大醫學院我十分敬佩,因為我曾在那待過.我想您對保險也有研究,如同我朋友說的,有些醫生會把自己關心的東西搞清楚,她(前台大醫院護士)賣保單給醫生,醫生會做功課,看得比她仔細,而不是人云亦云...我想您就是這種人,當賺到錢要投資時,自己會下功夫去研究.這是一個好網站,您也是個很好的經營者.

綠角 提到...

匿名先生
謝謝您的支持
也很謝謝你很快就認出這不是一個會報名牌的網站

匿名 提到...

不好意思 我不是很了解你的解釋,
何謂capital destruction??
我買了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將近八年的時間,
配息率的確是逐年調低..
但淨值並未受到影響..
我買的時候淨值約4.7..
金融風暴前最高到達5.1,
金融風暴時曾跌到2.8,
現在又回到4.8左右的水準.
似乎並沒有淨值逐漸降低的情形?

即使將來配息率調低到不讓人滿意,
賣掉基金似乎仍可以拿回本金.
這樣是否可以說是穩定的基金?

我想購買任何基金本就該要了解淨值可能會受到影響,還有匯率等因素,所以投資人自己本來就要設定停損點.
但這檔基金我在金融風暴時加碼,買對時間點,增加單位數,不僅本金可增加,配息也是高的嚇人..

還是您的意思是它所呈現的淨值其實是騙人的?
又或是會有突然崩盤的可能??

綠角 提到...

淨值有沒有回來
要在殖利率相同時比較

高風險資產
絕不會因為過去幾年
跌了有漲回來
就變成"穩定"的資產

假如高風險資產
都保證可以跌了之後漲回來
那投資豈不穩賺?

什麼叫做風險?

匿名 提到...

您好:

我了解基金以前的績效表現不代表以後, 但基金本身不是就具有分散風險的功能?債券雖有違約率, 但基金本身並不會全部壓在同一債券上不是??

其實我想請問的是..淨值是否能真的表現出一個基金的健康與否?

假設我看上一個債券基金的高配息, 然後觀察它近幾年的淨值還算平穩..在願意承擔淨值損失的風險下設定停損點..

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 還是淨值並無法反應出該基金的健全度?





綠角 提到...

停損只是一個名稱遠大於實際效用的"操作法"
讓很多人自以為設下停損就是一個小心的投資人
其實他們最不小心的地方
在於根本沒搞清楚停損是一種無意識的
機械式的
對未來走勢的猜測

請參考常見的投資謬思---停損

Rib 提到...

首先,要看波動不是自己隔一陣子看一下感覺良好就行了,其實Morningstar還是其他基金網站都有"標準差"的數據,運用統計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反映波動的程度(也不只是看淨值波動,而是看總報酬的波動)。

然而,標準差只是一個平均值而已,而且通常只統計近3年的資料,不一定能反應極端狀態。高收益債基金標準差明顯比股票基金低,但在金融海嘯時和股票基金跌得一樣慘或更慘。

上次漲回來了,下次呢?這就是綠角大前面講的風險。

至於所謂基金"健全狀況",這和資產本身的風險程度又不一樣,要和對應指數比較才知道。一般人常常只看到短期的投資績效,卻忽略基金費用的長期影響,而且主動型基金經理人可能也只是一時好運。這部分請再多看綠角大的文章。

前面提到Capital destruction,除了基金費用率太高之外,還有另一個問題。直接投資債券時,只要只要不遇到違約,就是定期領配息,到期領回本金,所以報酬率和配息的關係很明確。普通基金的配息是來自於基金的獲利,但高配息、穩定配息這類基金很可能為了保證配息而把你的本金拿出來分配給你。這時配息根本就無法反映真正的報酬。基金公司只是把你的錢還給你,然後中間還要扣錢(經理費等等),你覺得這算不算Capital destruction?

綠角 提到...

謝謝Rib的分享

聯博這支基金
在台灣販售的版本其實因為費用過高
績效是落後指數的
一支落後指數的基金
就只因為配息很高
給人保證報酬的"感覺"
就大賣特賣
真是頗為特異的事

Rib 提到...

我以前在台灣買基金的時後也有買這隻(只是做為配置的一部分),是選擇不配息的。選他的原因是--看指數固然是落後,但問題是那時台灣買得到的其他同類基金表現更差...

還沒前進美國券商前百般猶豫,現在卻只遺憾沒有早做決定,就不用在爛柿子裡頭拼老命的挑了。

綠角 提到...

的確
開了美國券商帳戶後
美國可以使用的投資工具
會讓人幾乎不想再理會台灣這些基金

匿名 提到...

請問為何高收益債基金(如聯博美國高收益債)會比高收益債ETF要好?
並且我査了一下似乎JNK跟HYG近4年來與高收益債指數幾乎是脫鉤的
有誰知道為甚麼嘛?


JOSEPH

綠角 提到...

以基金的型態投入高收益債券市場
經理人可以冒很大的信用風險 買流動性差到不能再差的債券

但高收益債ETF不可以
它只能買高收益債市場中
流動性相對較好的債券

匿名 提到...

版主你好
後來我查證結果
因為JNK是月配息,如果把配息部分回算TOTAL RETURN,那麼其實走勢是相同的沒有脫鉤
抱歉先前沒有查證清楚

JOSEPH

綠角 提到...

這樣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