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的重量讀後感續2---對於技術分析與不實報導的批判


鈔票的重量對於技術分析的無用有不少解析。作者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拿出許多一再被複述稱頌的技術指標,舉出它們在台股上遭受挫折的實例。

而且讀者必需注意的是,說這些技術分析有用的人,幾乎從來不會指出他們這些方法,曾在那裡失敗過。他們講得好像自己提出的方法是萬用準則一樣。而且,面對同一條線,兩個技術分析師就會有兩種看法。這和真正的專業有很大的差距。面對同一位病人,你找醫師甲和醫師乙,兩個人的看法很可能大同小異。要建一座鋼筋水泥橋跨越1000公尺寬,20公尺深的河流,兩位土木工程師會提出滿足相同力學要求的結構。這就是依循同一準則進行思考與判斷的結果。但技術分析不是,它會讓人學了之後,更加困惑。而這些困惑,技術分析大師會鼓勵你”持續學習”來解決。他們把這種模稜兩可稱為投資的”藝術”。這就像叫你持續學習如何猜出丟銅板的結果。假如你不知道這根本就是一種無聊的舉動,你可能還會以為它很有趣。

股價,是新消息所驅動的。我們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可以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麼新鮮事。但有一群人,認為有了將這些事件量化的數字,也就是股價之後,他就可以預測未來股價了。這就像以為把丟銅板的結果,正面以1記錄,反面以0記錄,然後觀察一長串過去丟銅板的記錄,就可以猜測下一次丟銅板的結果一樣。有精確的數字可供記錄,不會改變銅板的隨機本質。同樣的,有精確的股價,也不會改變股價是隨未來不可知事件而變化的本質。過於注重表象,似乎是技術分析者難以逃脫的性格。

作者另一方面,是引用並整理科斯托蘭尼對技術分析的批評。總幹事為何要在自己的書中整理另一本書中作者的觀點?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看法雷同。

書的最後一部分,財報的重量,作者舉出幾個簡單,而且只要一點Common sense的計算例子,教讀者如何戳破媒體誇張不實的報導。可是這些報導,假如你沒有真的想一下,算一下,還真有可能就被它騙了。

當然,對於一個個股投資人來說,注意個股的財務資訊與新聞,是他很可能會去做的事。在這種狀況下,作者提出的例子就很有實用性。它會讓讀者有一些基本判斷能力,不會被報導牽著鼻子走。

除了理解與深入探究之外,對於這些不實報導還有另一種防衛方法,那就是根本不要去看它。什麼樣的投資人會不在意個股資訊呢?答案就是指數化投資人。只要你實行指數化投資,你根本不會想看這些財務消息。既然不看,這些消息對你就沒有影響力,你就免疫了。

鈔票的重量一書談論範圍頗廣。不同類型的投資人,應都可從中得到不同的啟發。在閱讀時,我很高興能在”基金的重量”一節看到作者詳細的解釋了成本的殺傷力。年積月累之下,基金的成本將成為難以負荷的重擔。雖然我曾在拙作股海勝經中解釋過這個概念。但我相信,由更具知名度、書籍更能深入各階層的總幹事來做這個陳述,將可喚醒更多投資人注意基金投資成本這個隱身暗處的報酬殺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鈔票的重量讀後感---打破壟斷

鈔票的重量讀後感續1---有趣的內幕

“靠邀”讀後感—專業與道德的價值

投資人的遊戲

如何將別人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License to Steal)

4 comments:

Bala Ogisan 提到...

財富的累積跟你是否有沒有積極研究真的沒有太大直接關係,積極努力研究只能說財富的充分非要條件.多少聰明人努力人都會遭致失敗. 有財富的人並非一定是積極努力聰明之人阿! 所以綠角的投資方式,反而是最簡單輕鬆,相對風險低的方法

簡言之,總大如果用綠角的投資方式 一樣能累積一樣的財富效果!(財富大於金錢)

綠角 提到...

謝謝Bala的分享

匿名 提到...

總幹事在書中提到,他所知在股市賺到錢的人,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持有現金,直到大盤背離基本面過多時才進場。例如前一波跌到4000點以下。在市場過熱時退場。(譬如按照作者觀察M1b年增率是否轉成負的,等等)。

這種作法與以資產配置,資金全額擁抱市場指數的策略完全不同。

以效果論,前者主動操作的績效比較好,但要克服更多人性上的陷阱。要滿腔熱血的投資人,手擁現金不動,好比要獵人看到獵物不開槍(直到靠近有把握才出手),實在很難。

至少,我自己覺得很不容易。

Jack 提到...

是阿,個人投資人耐心的等待確實不容易,但專業投資人那就更不可能了,你可以容忍共同基金經理將你的資金放一年都不投入市場嗎?(但是經理費照收)大部分的百姓都是非專業投資人,總幹事大是專業投資人,他適用的方式,我想大多數人都做不到,我也做不到,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