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與整體的差異----談合成謬誤(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續2

本部落格一直倡導的指數化投資正是合成謬誤的體認與應用。

當你以單獨投資人的觀點來看,在股市(或債市),努力研究、挖掘訊息、搜集資料,看來似乎可以為個別投資人帶來更高的報酬。事情不應如此嗎,努力將有所回報。

很抱歉的是,當你一個人努力時,你可以得到平均之上的成績。但當每個人都在努力時,絕不可能每個人都靠努力而達到平均之上,那是絕對不可能的。當努力已經是必要條件,是每個人都有的特質時,在股市的表現,靠的就是有人有,有人沒有的特性---運氣。

在股市努力研究的投資人,太常的後果就是像DRAM和面板廠一樣,互相殺傷,誰都很難贏過誰。

在這場很難有贏家的投資遊戲中,有一種投資方式,讓你變成另一種”消費者”,處在類似的輕鬆的地位。

沒錯,這投資方法正是享受別人判斷、市場整體努力的指數化投資。指數化投資讓你聘用市場上所有的分析師、全部的法人的專業判斷(散戶大多是Noise traders,就不算了。),而且只要花一點點的成本。

指數化投資人真是想到這就快樂啊!消費買東西有不快樂的嗎?而且這樣輕鬆投資,還可以長期下來打敗絕大多數主動選股和試圖短線進出市場的投資人。我實在很佩服,在指數化投資的論點前,還撐得下去,還在努力選股的投資人。

主動投資人的很多論點,都只是在說服他們自己罷了,而且常有一種一廂情願的成份。為什麼一廂情願呢?因為他們相信努力必將有所回報,卻不懂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他們覺得原子看不到,但鐵鍋看得到的原理太粗淺,卻覺得全體投資人無法都藉由努力而勝過平均這條鐵律很難懂。這是Blind還是Unwilling to see?或許,人都需要一個理由吧。

瞭解合成謬誤之後,你就會知道投資的真正成果,在於人類的經濟進步,在於消費者這端。你也會知道,新科技所需要的資金交給別人提供就好了。因為新科技太常是一個很糟糕的Investment Idea。不是它沒有發展潛能,而是湧入的太多資本,稀釋了獲利的可能。

瞭解合成謬誤的人,更可以接受指數化投資的論點,走上輕鬆卻收穫最多的投資之路。

人說,知識就是力量。因為有了知識引導,你的行動,將如現代動力農業機械,讓你高效率的完成任務。當那些不願學習現代新知,喜歡徒手拉牛下田,還覺得自己很努力的人在旁邊氣喘噓噓時,當他們還在大聲疾呼”知識=理論=實際無用”時,你就坐在牽引機上,好好欣賞一下舊農業風光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個體與整體的差異----談合成謬誤(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

個體與整體的差異----談合成謬誤(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續1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常見的投資謬思---簡單就是懶惰( Don’t Equate Simplicity with Stupidity.)

7 comments:

小康 提到...

綠角先生您好
合成謬誤是有趣的概念。
您幾篇文也很有趣。雖然您將合成謬誤與指數化投資聯繫起來的觀點對於我是新鮮的,但小弟感到這樣的論點有些牽強。
為什麼指數化投資是有道理的?淺見以為有幾個原因:
1. 輸家太多,贏家太少。輸家可能輸掉個人高比例的資產,但這佔整體金額的比例很小。而贏家雖然很少,卻可以贏走高比例的錢。所以,平均數就比中位數高了不少。用大盤的平均值就可以勝過市場上的大多數人。
2. 要論付出的努力,恐怕絕大多數的散戶還是不能和那極少數的高手相比。例如,人家大量閱讀各式資料,可以讀百年來的報紙,以增強自己對市場的感受力,一般人做得到嗎?莫說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努力」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
3. 全心投入,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人生就只有投資賺錢嗎?況且全心投入還是很可能成為大多數的輸家之一。所以直接買指數就成為一般人的上策。
4. 如果我們多看一點那極少數投資或投機高手的生平記述,就能增加一點這樣的心得:一般散戶和這些高手實在是天壤之別。散戶,上班族,也許每天善用時間讀報、讀雜誌、盯著電視財經股票節目、研究財報…搞得自己疲累無比,生活失去品質,代價不可謂不高。但這些努力,和那些職業級頂尖高手付出的努力,還是無法相提並論。一般人天天犧牲睡眠還是極可能要虧本。至於那些所謂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還是不能和真正的頂尖高手相比擬,所以用這個理由鼓勵散戶去買主動式基金亦屬似是而非。柏格先生已經談了很多。

綠角 提到...

你的論點中
佈滿一般人認為
指數化投資就是給"一般散戶"用的想法
這完全不對
指數化投資
是法人也在用的方法
是很高段的手法

還有
頂尖高手通常只是投資人心中貪念的影子

還在講頂尖高手的人
就是很可能被下一個Madoff騙走的人
被自己的貪心
害死的人

匿名 提到...

那是否意味著還未公開的方法,有機會帶來打敗市場的報酬?

同用的以綠角的觀點反過來想,因為時代進步使用指數投資者眾時,那麼使用的人反蒙其害而非其利。

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歡斷章取義的把老巴曾經說過一般人就應該去買指數型基金的話拿來背書,不過我比較希望應該去看看原文不要斷章取義。老巴是說搞不清楚自己在幹麼的應該請別人開車,而不是自己開車,不然你出車禍的機率大的可怖。但是代價是指數型投資不會讓你致富。

根據常態分配,有95%的買股票都只獲得平均的報酬,我想不應該忽略那5%的人。不能把一切歸為幸運,老巴是幸運麼?西蒙思是幸運麼?前寶來曼氏期貨總經理高子鈞在自營部的成績還有很多很多那5%的人,難道都是出自幸運麼?
就連最近Fama都出了新的學術論文,更正他之前謬誤的效率市場假設,這次他改用更大年度的資料得出負斜率的股票需求,此結果違反了效率市場假設,當老教授最終承認市場沒有他想像的有效率而股價不是隨機漫步,甚至有人可以賺取超額報酬,當人類不斷修正過去的觀點,仍然會有舊人類不願意去接受、相信眼前諸多無法解釋的現象,只好將無法解釋的事實歸類為幸運或神蹟甚至譏為怪談。

綠角 提到...

很典型的主動投資人論點

請問一下
老巴那一句話說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應該請別人開車
他那一句話這樣說過?

這是一種典型的貶低指數化投資的說法
再加上一種主動投資的自以為是
內含兩種基本錯誤
第一
是把選股類比為開車這種技巧活動
第二
直接把指數化投資人歸類於不會主動選股的人

老實說
選擇指數化投資 不在於不會主動選股
而是這個方法 一定會贏一半的主動選股的人
自己會開車?
再會開 也是一半比指數差

開車 誰會承認自己是技術較差的那一半
投資 誰會認為自己是低於指數的那一半
主動投資人的自我分類 都是贏過指數的
結果分類 幾乎都是被指數宰

以為自己很會開車的人
通常正是技巧很差的人

使用指數化投資的人數
離會造成市場可利用還差很多
對於一般處在informationless trading 的散戶來說
(註: informationless trading指如無頭蒼蠅般隨便交易, 但他們通常以為自己已經是研究過才交易 , 這些散戶的特點是研究公開已知訊息,然後想從中獲利)
這些人投入指數化投資
不會對市場效率程度造成影響

贏過市場的方法
通常只是投資人心中貪念的倒影
不是真的存在的東西

Fama那篇文章推翻自己的效率市場?
那麼大的新聞
怎麼我最近沒看到

還是你搞不清楚
市場並非完美效率

市場沒有效率
這兩句話的不同??

效率市場的信從者與使用方法
不需要完美效率的存在

舉老巴為例有什麼意義
登上聖母峰的人都比成為老巴的人多了
你爬得上聖母峰嗎?
你會成為下一個巴菲特嗎?
Not likely
立志做前一件事還比較容易成功

美國文獻分析巴菲特
會指出他具有選股技巧
成績很能以運氣解釋
但是
以我這樣一個台灣的投資人來看
巴老身為美國人
70年代開始投資
這本身
就是一件很運氣的事

一個成功的選股人士
推薦一般人使用指數化投資
一個沒什麼成績的散戶
幻想自己成為下一個選股大師

為什麼會有這種分別
只因前者知道選股有多難
後者不知道選股有多難

Konkiti 提到...

看到這幾篇對答,令我想到一本書"群眾的智慧",其中提到當美國天蠍號潛艇失蹤時,海軍只大略知道它在最後一次無線電通話後,航行了多遠。當局徵詢了三到四名潛艇及洋流專家的意見後,得到一個直徑二十英里,深度數千英呎的範圍以進行搜尋。
同一時間,美國一位海軍軍官克瑞文卻進行另一個完全不同的計畫,克瑞文捏造了一堆天蠍號可能遭遇的劇情,召集了背景知識各異的人馬,包括數學家、潛艇專家、海難救難員等,然後讓這群人獨立猜測天蠍號最可能失蹤的原因,然後以下注的方式進行,獎品是起瓦士蘇格蘭威士忌。然後,克瑞文將所有猜測的資料集中後,以貝氏定理(Bayes's theorem)評估天蠍號可能的失蹤地點。
五個月後,一艘海軍艦艇找到天蠍號沉沒的位置了,它的位置距離克瑞文小組所評估的地點,竟然只有220碼(約200公尺)的距離。
書中類似的例子尚有許多,而目前常見的支持度民調也是如此。選舉時,你會相信民調的走向還是名嘴或算命師的預測?同樣的,投資時你要把血汗錢交給所謂的"專家"還是整個市場?

匿名 提到...

最近在無責任投資論壇有提到:
2000年網路泡沫化時,巴菲特逃過一劫,奠立了他股神的名號,但這次金融海嘯巴菲特卻是富比世富豪榜中受傷最慘的!

所以,那些喜歡到處舉著巴菲特神盾的人,可要好好看看.

綠角 提到...

謝謝konkiti與匿名先生的分享
USS Scorpion的失蹤與搜尋
的確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