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聚財網Brucehsu版友

謝謝你對本部落格的支持
但你在聚財網的”基金與債券”討論區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一文中
未經本人同意
大量全文轉錄本部落格文章
彷彿已經建立了綠角第二基地
希望你可以中止這個行為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閱讀全文

邱吉爾的政治見解(Winston Churchill’s Political Opinion)續2

身處當代,人們常覺得市場經濟當是一個穩定的體系。想想看,從人類步入工業化時代,採行現代金融體制有多久的時間?

算200年好了。人類存在地球上幾年了呢?

是175萬、200萬年還是其它?一直有新的發現支持不同的時點。算175萬年好了。

200年是175萬年的幾%?

假如人類歷史是一段400公尺長的跑道,近200年不是跑道末端的一支尺,而是一張4.5公分長的郵票。我們自以為偉大的近代發展,就在這張郵票上揮灑著。

其實,與古代漫步荒野、衣不蔽體的老祖先一樣的是,我們仍在摸索。1000年之後的人類,會怎樣看我們現在的世界?

粗糙、原始?希望如此。假如千年後的人類覺得我們很先進,那將是人類的不幸。

閱讀全文

邱吉爾的政治見解(Winston Churchill’s Political Opinion)續1

我們仔細看一下這次炸翻全球金融市場的火藥,借貸。

在很久以前的過去,借貸是一個受到非常嚴格規範的活動。借錢,然後還不出來,不是信用評等被記上一筆而已,你會直接面對人身安全的危害。被關、淪為奴隸都是可能的後果。當時的執法機關,與當今的討債公司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可看個小典故。房屋貸款的英文是Mortgage,字首Mort是個與死亡相關的字詞。譬如太平間,叫Mortuary。字尾gage,是約定的意思。譬如訂婚叫Engagement。所以,貸款Mortgage,本意是以生命相抵的約定。

在以前,曾有那麼一段時間,Mortgage means mortgage, literally.與當今的次貸風暴對照,可能很多人會說,太棒了,貸款就是要嚴格才對,古人真有智慧。假如借貸規則能像古時候那麼嚴謹的話,就不會有什麼金融風暴了。

閱讀全文

邱吉爾的政治見解(Winston Churchill’s Political Opinion)

英國首相邱吉爾先生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Democracy is a terrible form of government, but eight times better than any other.” (另有其它說法是”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e others that have been tried.”)

民主是很糟糕的政府型態,但比任何其它存在過的型態都來得好。

這真是一句漂亮且務實的說法。民主政府的”效能”與缺點,相信身在台灣的讀者朋友,有第一手的親身體驗。你覺得,這是個什麼爛制度,但沒辦法,我們就是要繼續用。許多時候,或說是在大多時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完美解決,我們只有現階段最好的解決。因為它的不完美,我們必需忍受這個方法與制度的缺陷。

我們不能也無法承擔,因為否定這個制度的缺點,而走上回頭路的後果。民主不好,所以你要試試看極權統治嗎?在國王皇后統治的時代,他們要開戰或加稅,你只能順從或武裝叛亂時,才能體會民主的可貴嗎?不,民主不夠好,但比其它已知政治型態都還要好,所以在下一代更好的統治概念出現前,我們都仍繼續使用民主體制,並一路上修補它的大洞小坑。

同樣的概念,在我思考投資與金融相關的問題時,反覆的出現。

在投資方面,指數化投資是個好主意嗎?追求平均?這會是個好主意嗎?表面看起來,實在不像。但在我們知道其它確實可行且更好的投資方法之前,指數化投資是絕佳管道。

與其相信虛幻的選股能力,不如相信年復一年獲取平均的穩當。太多人相信難以成立的選股能力,而放棄指數化投資的路途,是一種昧於事實。很多投資人(或投機人)直接用一句,”我努力研究一定可以勝過市場”,直接否決早已成篇累櫝的理性分析,然後一頭埋進用功選股的遊戲當中。這種愚昧的程度,只有在地球衛星圖前說”我相信地球是平的”,可堪比擬。

而且,所有,我再重覆一次,所有偉大的選股大師,包括葛拉漢、巴菲特、彼得林區、大衛史雲生,在他們心中,市場都是一個可怖可敬的對手,他們非常明瞭輸給平均的危險。這些大師的引言,我曾在資產配置初步—工具的選擇續(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Active vs. Passive Funds)這篇文章中引述。這裡再引用部份: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初步—提領計劃的相關研究續2(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Monte Carlo Simulation)

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第三種退休提領的研究方法,蒙地卡羅模擬法。

蒙地卡羅模擬,是許多方法的總稱,但它們都有些共同特徵。用在退休研究的話,就是取用過去的報酬數字,將其順序打亂,隨機排序,然後將退休計劃跑一遍,看會不會成功。

舉個例子比較清楚。譬如過去五年的市場報酬分別是-15%、23%、20%、12%和-30%。單純使用這段歷史資料的話,就是依序跑過這個順序。

蒙地卡羅模擬則將順序隨機排出,譬如可以排出-15%、-30%、23%、20%、12%,也可以排出12%、20%、23%、-30%和-15%。總共有5!,120種組合。然後看投資或是退休計畫,在這120種可能下,會有什麼表現。

Decision Rules and Maximum Initial Withdrawal Rate這篇文章,作者便是使用蒙地卡羅模擬法。

閱讀全文

Treasury-Eurodollar Spread (TED Spread)

Treasury-Eurodollar Spread,簡稱TED Spread,是市場上借美金給美國政府(以三個月期美國公債為代表)和借美金給銀行(以LIBOR三個月美金利率為代表)的利率差。

由於借錢給美國政府是一趨近於無風險的借貸行為,而借錢給銀行,要承擔該銀行的倒閉風險。所以Eurodollar的利率較同天期Treasury利率高出的部份,就是市場認為,為了補償銀行的信用風險,借方應付出多少利息為代價。

在金融業體質強健的時期,市場認為借錢給銀行,日後銀行倒閉還不出錢的風險很小,所以只收取比美國公債高一點的利率。譬如三個月美國公債利率3%,而同時期三個月美金LIBOR 3.2%(假設性例子,非特定時點的歷史資料)。

在金融業面臨倒閉風險的時候,市場認為,借美金給銀行,它們日後還不出錢的風險不容小覷。面對此一實質風險,借款人會要求高很多的利率。譬如三個月美國公債利率1%,而三個月美金LIBOR 5%(假設性例子,非特定時點的歷史資料)。

目前金融市場,符合後面這一段的狀況。

以下是從1986到2007的TED Spread歷史資料:

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TED Spread大都在1.0%以下的區間。也可以看到在80年代,有個高聳的尖峰,那是1987年十月19號,黑色星期一的單日狂跌創下的過去記錄。

我們可以看到在2007年,TED Spread隨著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的浮現,迅速上升。

以下是TED Spread近二年來的變化:

TED Spread從2007年夏天開始高漲之後,步步高升。特別是在今年,美國一連串大型金融機構或是被政府接管、或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或被收購之後,TED Spread一路飆升。在今年10月10號創下460個基點(一基點,Basis point,等於0.01%)的新記錄。而1987當時的TED Spread高點記錄,早在今年九月就被打破了。

TED Spread是觀察全球金融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感受度的重要指標。TED Spread資料查詢可至Bloomberg網站。

後世會以2007-200?(或是201? or later)的金融危機來描述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況。但就像所有的牛市終有結束的一天,我也相信金融問題終有結束的一天。人類自己捅出的問題,終究會想出辦法解決。假如這個問題不能解決,將人類經濟帶進黑暗時代的話,股市的賺賠將是投資人最不用擔心的事,到時要擔心的可能是沒有工作、犯罪率高漲、生活品質下降之類的問題。還能談投資損益,其實都還算是Above water。想知道真正經濟困頓的景況,建議可以看The End of Poverty這本書,有很大的機會,你會覺得自己其實還蠻幸福的。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什麼是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

Eurodollar and Eurodollar Futures

美國公債-T bill

閱讀全文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讀後感續3---永遠的利益衝突


作者用了相當篇幅講述投資人面對金融專業人士應有的態度,就如同作者面對投資選擇時的態度,重點一樣是”小心為上”。

書中有整整一章,叫”The Investor and His Advisers”,投資人和他的顧問。作者詳細分析了各種顧問類別,包括理財規劃師、投資訊息服務、證券商等等。甚至”親戚朋友”這個類別作者也注意到了。相信葛老假如在2008年將此書重新改寫,”網路”也會被他寫進去。

作者說,投資顧問有個根本上的特異點。投資人等於是去請教別人如何賺錢。假如”投資”這個行為有固定且穩當的收入,譬如就像當個公務員好了,那麼投資顧問的任務很單純,就是讓投資人知道如何平穩的拿到他應有的收入,避免犯錯。但當投資人希冀超越平均的表現,或當顧問以超越平均的表現為號召時,這時就出現了期望太多與承諾太多的問題。前者將帶來失望,後者將帶來專業的墮落。

閱讀全文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你有努力過日子嗎?”某人這樣問賭徒。

“那當然了!”賭徒信心滿滿的回答。他的日子,的確很充實的,全面為賭博所佔據。

除了每期購買大樂透之外,他也細心的搜集開獎數字的資料,報紙中分析數字出現頻率、數字出現趨勢與中獎數字關聯的夾頁,他會徹底研究一番,然後在投注站前,細心挑選他的幸運數字。

沒中,他就會檢討自己的選數策略。中的數字,他會留意成功的原因。除此之外,他也參加一些”民間”的樂透活動,甚至與同好組成研究社,互通訊息掌握情報。天生賭徒的他,賭博電玩當然也不會放過,精通各種遊戲機的玩法。他的確很努力的在扮演賭徒,100%的完全投入。

但賭徒窮愁潦倒。手邊沒錢,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一有錢,他就去用功了,期待有鹹魚翻身的一天。

本該如此。一個賭徒,一個不務正業的賭徒,他如何能期待社會給他任何回報。賭博是沒有生產力的行為。假如社會每個人都以賭博做為100%的生活活動,那麼人類要吃什麼、穿什麼?一個沒有生產力的行為,就會獲得它該有的評價,零。

“你有努力過日子嗎?”有人這樣問市場投機客。

“那當然了!”投機客毫不猶豫的回答。他的日子,的確是100%投注在市場之中。

每天開盤的時候,他都緊盯著螢幕,從未漏掉任何轉折變化。他讀遍定期發行的市場快報,細心觀看市場動向與重大訊息。晚上回家之後,看老師們解盤,上網看其他人的見解與美國市場走勢。每天上床睡著前,腦海中最後一個念頭都是手上持股的價位。他還組織了一個”投資研習社”,與同好們交流切磋。

好一個努力過日子。可惜,與賭徒相同的是,這是個生產力為零的活動。假如人類全體的工作,就是在金融市場裡投機進出,那麼人類要穿什麼、吃什麼?吃數字,穿股票嗎?

但當大多數的人,都能認清沉迷於賭博的荒謬時,卻能忍受、認同、甚至鼓勵自己去從事金融投機,為什麼?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初步—提領計劃的相關研究續1(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The Safe Initial Withdrawal Rate)

上一篇文章提到的Trinity Study,作者以1926到1995的美國股債市報酬資料來檢驗退休提領計畫。在這些年度之中,有幾個時段是顯而易見的不利狀況,會讓大多數的退休計畫失敗,唯有最保守穩健的計畫才能度過。

Decision Rule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Retirees 這篇文章中,作者Jonathan Guyton直接以非常不利於退休提領的歷史時段來進行檢驗。

也就是說,那些太平年度、或甚至大好時光,就不用看了,投資人的退休計畫都將安然度過。會有問題的,是狀況不好的時候。這種退休研究的方式,就是直接拿最不好的狀況,對各個計畫進行強度測試。

順序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Order of Returns)一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對退休相當不利的狀況,是退休一開始就遇到嚴重的空頭。

熊市會讓投入市場中的資金減縮,在你需要用錢時,錢反而變少。而會讓狀況變得更糟的是,退休者當下還需要更多錢。譬如熊市當下剛好是通膨高漲的時期,要維持退休的生活品質,提領金額要跟著增加。

在熊市與通膨的兩面夾擊下,退休計畫將面臨最嚴苛的挑戰。

Guyton在這篇文章中,引用的是1973到2003年的歷史資料。1973到74,股市是嚴重的空頭。在70年代,還有惡名昭彰的高通膨。而且這段期間,空頭還不止70年代一個,還有21世紀初,網路科技公司泡沫化後的空頭。以這個時段,來挑戰退休計畫,可說是絕佳選擇。

閱讀全文

常見的投資謬思---靈活的多空操作(The Handicap of Long and Short)

常有種說法是,股市投資假如你懂得做多,也會去放空,你的操作手法會靈活得多,也有更大的獲利潛能。

聽起來真有道理。在上漲的市場中握有股票,享受增值。當市場下跌時,就反過來做空,當那些死多頭虧了一屁股時,還可以繼續賺錢呢。

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做多,持有股票。當市場上漲時賺,下跌時虧損。

放空,借股票來賣之後再回補。當市場下跌時賺,上漲時虧損。

市場不會一直跌也不會一直漲,它會漲漲跌跌。所以假如你單純做多,或是單純做空,你不會一直賺,但也不會一直虧。

而多空都做的正面理由是,不論市場漲跌,都有賺頭。可是這句話等同於,不論市場漲跌,都可能賠錢。這是同義。

閱讀全文

Eurodollar and Eurodollar Futures

Eurodollar指的是存在美國以外國家的銀行中的美元。譬如台灣投資人在台灣的銀行中的美金存款,就是Eurodollar。日本人存在東京銀行的美金,也是Eurodollar。台灣人存在新加坡銀行的美金,也是Eurodollar。

Euro這個字首的來由,在於當初這種非美國境內銀行的美金存款,主要是歐洲銀行在承辦。後來雖然全世界各國銀行幾乎都有美金存款業務,但Eurodollar這個名詞仍繼續使用。

Euro字首甚至延申到其它貨幣。譬如Euroyen,指的是存在日本以外國家的銀行中的日元存款。同理可知,字面上有點令人困惑的Euroeuro是什麼意思了。

在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可以交易Eurodollar futures.一紙Eurodollar future合約是一百萬美金的面額。這份期貨合約的買方,同意在未來的某一天(交貨日,Delivery date),以當時的利率,借予賣方100萬美金,為期三個月。而期貨賣方,則同意在交貨日接受這筆貸款。

在美國本土之外,最大也最有指標意義的美金交易市場在英國倫敦。所以Eurodollar future的定價,與LIBOR USD三個月利率息息相關。

舉個假想例子。譬如你現在當一份Eurodollar future的買方,同意在一個月後,以當時的LIBOR美金三個月利率,借出100萬美金。假設這份期貨合約敲定的時候,預計一個月後LIBOR美金的三個月利率是5%。

過了一個月,來到期貨合約的Delivery date。這時LIBOR美金的三個月利率上升成為6%了。這讓做為期貨合約的買方的你,處在不利的狀況。明明現在LIBOR美金三個月利率是6%,你卻在一個月前答應別人,要以5%出借Eurodollar。你虧錢,而賣方賺錢。

這份期貨的最終處理方式,你不用真的借100萬美金給賣方。賣方真的要借美金三個月的話,他還是會去當下利率6%的市場借。但你,身為買方,要給予賣方金錢補償。這份補償的金額,相當於讓賣方收取後,可以完全抵消他多付出的利息支出。

計算方式如下:

因為利率從5%到6%是上升1%,而借貸Eurodollar的利息,是以30天為一個月,360天為一年,單利計算。所以100萬Eurodollar要補償1% * (90/360)*1,000,000,等於2500美金。這就是這份期貨合約到期時,買方要付給賣方的金額。

對於一份Eurodollar future合約,簡單的記法就是利率每差1%,就是2500美金的賺賠。身為期貨買方,利率上升時賠錢,利率下降時賺錢。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不同的計息方式

什麼是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

Treasury-Eurodollar Spread (TED Spread)

弱勢美元,誰受損,誰受益? (Winners and Losers with a Weaker US Dollar)

閱讀全文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讀後感續2—獲得證實的經驗談


在書中,我很驚訝的看到幾段非常”學術性”的論述。我無法確定葛拉漢與當時財金學界的往來程度。或者他是靠自身的經驗與推導,得到這些結果。

譬如在Stock Selection for the Enterprising Investor這章,作者開頭先寫,贏過平均不是容易的事。以專業經理人整體成績遜於大盤進行舉例之後,作者提出兩個解釋。

第一個解釋,The stock market does in fact reflect in the current prices not only all the important facts about the companies’ past and current performance, but also whatever expectations can be reasonably formed as to their future.現代讀者看到這段文字,通常腦中會浮現”EMH”(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這三個字母。

第二個解釋,Many of the security analysts are handicapped by a flaw in the basic approach… seek the industries with the best prospects of growth.21世紀的讀者看到了,通常腦中會出現Behavioral finance這兩個字。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初步—提領計劃的相關研究(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The Trinity Study)

在思考每年可以從退休資產之中提領多少時,很多人、媒體或甚至是書籍的想法是這樣的:假如你的退休金投入的資產類別,平均每年可以產生A%的報酬,那麼每年從中提領A%,應是安全的。

相當簡單而直接的想法,很多人的退休提領規畫到這裡就停了,就結束了。這麼做忽略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市場會波動。

長期下來某某趴的報酬,是某幾年負,某幾年正的平均結果。這些負號和正號出現的順序,對退休計畫的成敗有決定性的影響。(請參考順序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Order of Returns)一文。)

要將市場波動這個不確定因子納入考量,最好的方法,是用歷史報酬數字進行測試。用自行編出來的報酬數字來測試,會有一種很假的感覺。

以過去報酬來測試退休計畫,不是拿過去經驗形成未來計畫。用歷史測試未來的計畫,是在測驗這個計畫的強度。

假如計畫甲在過去的100個場景中,會成功99次。計畫乙,在過去的100個場景中,成功50次。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計畫甲的強度勝過計畫乙。有什麼理由可以反過來說,說在已知的過去失敗機會較高的計畫,在未來會有較高的成功機會?

當然,即使在過去100%成功的計畫,也可能不適用於未來。但至少,我們做過努力,進行過測試。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會讓你知道為什麼這個策略會失敗,也讓你知道成功率高的策略,在什麼狀況下會失靈。

這個過程與其說是讓投資人得到一個可以依賴的方針,不如說是讓人知道不同的計畫在什麼狀況下將受到危害。

它就像一個飛行模擬器,你可以在裡面試驗失速、熄火、卡舵等各種恐怖的狀況,讓你在日後真實世界遇到這些事情時,較能從容不迫。

以下將介紹一些退休提領計畫的研究討論,做為熱身運動,讓讀者朋友們熟悉這方面的思考脈絡。

閱讀全文

美國政府通膨連結債券ETF(U.S. TIPS ETF, TIP and IPE)

TIPS是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的簡寫。因為它的配息與最後歸還的本金,有與物價指數掛勾的特性,與傳統公債有顯著的性質差異,因此常被獨立視為一種固定收益資產類別,而在資產配置中有一席之地。

目前要以ETF有效建立一個分散的美國TIPS部位,可行的選擇分別是Barclays發行的Barclays TIPS Bond Fund,(代號TIP)。與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發行的SPDR Barclays Capital TIPS ETF,(代號IPE)。

Barclays發行的TIP,追蹤Barclays Capital U.S.  TIPS Index。總開銷比(Expense ratio)為0.20%。基金成立於2003年12月4日。資產總值至2008年九月17日止,為82億1698萬美金。

基金資產的99.41%為美國政府債券。

根據08年七月底資料,平均到期年限(Weighted average maturity)為9.26年,存續期間(Average duration)為7.58年。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發行的IPE,追蹤Barclays U.S. Government Inflation-linked Bond Index。總開銷比(Expense ratio)為0.1845%。基金成立於2007年五月25日。資產總值至2008年九月17日止,為1億3147萬美金。

基金資產的99.9%為美國政府債券。

根據08年四月底資料,平均到期年限(Weighted average maturity)為9.56年,存續期間(Average duration)為8.19年。

在費用方面,仍是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勝出。發行歷史與資產總值,則都是Barclays的TIP勝出。

根據ETFConnect的資料,IPE平均每日成交量為20,500股,TIP則是426,100股。

近一年來這兩支ETF折溢價情形如下:

TIP (取材自ETFConnect)


IPE (取材自ETFConnect)


這兩支ETF在過去一年,大都處在溢價的狀況。其中只有IPE在08年五月出現過折價的狀況。在溢價的狀況下,IPE的溢價幅度大多比TIP略高。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iShares TIPS Bond ETF分析介紹(TIP,2014年版)

為什麼抗通膨債券ETF會暫停配息?(TIPS ETFs Can Suspend Distribution)

Barclays TIP說明網頁

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 IPE 說明網頁

中期美國政府債券ETF(Intermediate Term US Treasury ETF, IEI and ITE)

閱讀全文

什麼是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

LIBOR是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的縮寫。它代表銀行之間,在倫敦銀行貨幣市場(London Interbank Cash Market)互相借款的利率。

British Banker’s Association(英國銀行協會,簡寫為BBA)在1980年代,開始搜集倫敦銀行貨幣市場中銀行間借款利率資訊,並編製成BBA LIBOR。目前一般指稱的LIBOR即是BBA LIBOR。LIBOR的目的在於如實反應大型金融機構間,實際借款的成本。它涵蓋了從一天到12個月長短不同的借款期限與幾種不同主要貨幣的借款成本。

譬如在BBA 的這個頁面,即可免費下載LIBOR的歷史數據。檔案是Excel型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一份來看看。可以看到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加拿大幣、日元、瑞士法郎、紐幣、澳元、瑞典克朗、丹麥克朗這十種主要貨幣從一天到12個月天期的不同利率(其它貨幣的數據也有,不過需要License)。LIBOR的四個主要貨幣是美金、英鎊、歐元與日幣。

BBA以Reuters(路透社)等授權媒體為LIBOR的發布管道,發布時間在英國時間每日中午之前。每天早上11點,BBA會收集各個成員銀行(Contributor panel banks)的借款利率數字,然後去掉最高與最低的幾個數字,留下中間幾個,算出平均,這即是今天的LIBOR數字。(譬如一個有16家成員銀行的貨幣,其LIBOR決定過程就是去掉最高與最低的四個,然後中間八個數字取平均。)

每種貨幣有不同數目與不同的成員銀行。通常以市場活躍度、參與該貨幣的程度與聲譽來決定某銀行是否納入成員銀行之中。譬如在這個頁面,可以看到2007年各貨幣的成員銀行,成員數從八到十六不等。

譬如2007年美金的成員銀行是以下16家:

Bank of America
Bank of Tokyo – Mitsubishi UFJ
Barclays Bank plc
Citibank NA
Credit Suisse
Deutsche Bank AG
HBOS
HSBC
JP Morgan Chase
Lloyds TSB Bank plc
Rabobank
Royal Bank of Canada
The Norinchukin Bank
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 Group
UBS AG
West LB AG

我們可以看到,組成銀行包括Bank of America, Bank of Tokyo, Royal Bank of Canada和Deutsche Bank AG,這些各國的大銀行。LIBOR雖然是倫敦貨幣市場的數字,但它是從國際上該貨幣最有代表性的參與銀行中採樣,不是只從英國本地銀行取樣。

LIBOR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個被廣泛認可,且有一段穩定運作歷史的短期借貸數字。倫敦有全球20%的國際銀行借貸與30%的外匯交易量,以倫敦市場為背景的LIBOR因此具有全球重要性。而且LIBOR涵蓋幣別廣泛,運作機制透明易懂。許多要用到短期利率為基礎的金融產品均以LIBOR為計算標準。據BBA估算,全球有價值350兆美金的金融產品計價與LIBOR相關。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2年LIBOR醜聞(LIBOR Scandal)

定存到底有沒有賺,談名目與實質利率(Nominal and Real Interest Rate)

Eurodollar and Eurodollar Futures

Treasury-Eurodollar Spread (TED Spread)

多久計息一次,談Annual percentage rate與Annual percentage yield

什麼是美元指數?(What is US Dollar Index?)

閱讀全文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讀後感續1—投機與投資的分別


這本書二分法寫作的另一主軸,是投機與投資的分別。早在第一章,作者便開始提及這個主題。葛拉漢說,”投資人”這個字太常被誤用了。不是每個參與市場的人都可以叫投資人,但媒體與市場參與者,太廣泛的使用投資人一詞,使得很多人不知道到底什麼叫投資。

葛拉漢的投資定義是”An investment operation is one which, upon thorough analysis promises safety of principal and an adequate return.” 不符合這個條件的,全都叫投機。

譬如報紙寫”Reckless investor”,葛拉漢說到,這個詞就和”愛花錢的吝嗇鬼”一樣,怎麼會對?既是investor,怎會reckless。既是reckless,怎會是investor?又像”Small investors are selling odd-lots short.”這個報紙標題。葛拉漢說,想來就好玩,一群非投資專業的人,在市場上賣他手上根本沒有的東西。作者認為,非投資專業的人,進行margin交易,都算投機。這些都是”投資”兩字濫用的實例。

閱讀全文

為什麼要再平衡----人類的心理偏差(Expectancy of Investors)

文章開頭,我們來看個實例。

以下這張圖,是1998年,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走勢圖。


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七月17日是一個高點,達9338點。之後一路下滑,到九月4日的7640點,下跌18%。(如圖中紅點)

同時期的華爾街日報有篇報導,調查投資人在1998第三季的市場展望,如下表:

閱讀全文

為什麼要再平衡----理論論述Dynamic Strategies for Asset Allocation讀後感

資產配置系列文章中,我很直接的採用再平衡為資產配置的維持方法。但資產的持有方法,不是只有再平衡一項。在不同的策略中,選擇再平衡,有其重要的理由。這篇文章引用學術論文的論述,解釋為什麼再平衡是個有利的選擇。

這篇由哈佛大學Andre Perold教授與史丹佛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William Sharpe共同寫成的文章,發表於1988年二月號的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文字簡明,立意深遠,在財經學界與業界,都是常被引用的文章,是一篇重量級的佳作。難得的是內容卻不難懂,有基本認識的投資人,也能看懂。非常推薦直接閱讀原文。在這裡可以看到全文的pdf檔。

這篇文章主要解釋三種持有資產的方法,分別是買進並持有(Buy and hold)、固定比例(Constant mix)和投資組合保險(Portfolio insurance)。文中有提到第四種策略,option-based portfolio insurance,是第三種方法的一種變化,先略過不看。

這篇文章以國庫券和股市這兩種資產類別的組合進行舉例。在這樣的組合中,國庫券是一種無風險資產,而股市則有相當波動性,是Risky asset。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初步—提領階段總論(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Withdrawal Phase)

資產配置有建構、維持和提領,三個階段。譬如一個以退休為目的資產配置計畫,投資人在長時間的專心計算,努力付出之後,終於到了享受的提領階段。但提領階段不是雙手一攤,對投資不聞不問,錢就會從帳戶裡源源不絕的生出來。

引用Vangaurd前CEO John Brennan的一句話:”We don’t invest for retirement. We invest through retirement.”

投資不是到退休那天就停了。用錢的智慧,是生活的智慧,是人每活在世上一天,就必需要考慮的問題。

就像松鼠儲存堅果以度過寒冬。人們在年輕力壯時,累積錢財,以供未來不再有工作能力時花用。這是一種資源分配的動作。也像松鼠必需計畫好在冬天每天的堅果配給才能順利過冬不致挨餓,人們也要算好退休時領用的金額,以免面對年老且沒錢的窘態。

一個完善的資源分配計畫,不僅是累積階段的成功,更是花用階段的成功。一個沒有詳加考慮提領過程的資產配置,是個晚節不保的計畫,是道做一半的菜。

提領階段的計畫,就像累積階段的計畫一樣,投資人必需抱持”務實”的態度。提領計畫仍然是諸多現實的妥協。

你想要退休生活過得很好,很有品質,每三天就要吃一頓館子,每三個月就要出國玩一趟,你要每年從退休資產中提領許多金錢,這時你面對錢不夠用的風險。

閱讀全文

綠角中文書局

這篇文章我列出自己看過且寫過讀後心得的中文投資書籍或英文投資書籍的中文版,加上一段短評,並附上博客來與Amazon的銷售連結,方便讀者朋友查詢訂購。

最近,綠角在部落格分享的讀後心得也逐漸推廣到投資以外的世界,所以在本文最後,也有一些非財經類書籍的分享。

因為書籍數量日漸增多,以分類方式呈現較易掌握。共分成,綠角著作經典投資通論指數化投資基金選股技巧(主動投資)資產配置投資入門佳作投資心理總體經濟財經史房地產保險這幾類。

綠角著作

綠角的基金八堂課

簡介: 除了指數化投資外,整體投資應有更大視野的規劃。如何分配資金、如何調節?這些問題,由資產配置可以得到解答與令人滿意的結果(意思是勝過適時進出市場的嘗試)。綠角的基金八堂課,回答了一個台灣本地投資人,該如何進行全球化資產配置布局的問題。

“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1--風險詳解

“綠角的基金8堂課”2016新版自序--不變的原則,更新的資料

2016新版博客來書籍連結

Readmoo電子書連結

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

簡介:買基金還在付手續費?還在買內扣費用高達1.5%以上的境外基金?美國券商可以大幅擴增你的投資選項,壓低投資成本。多樣化的基金、ETF與美股,讓你投資起來更加得心應手。開立美國券商戶頭不是困難的事,這本圖文並茂的實戰手冊,可以解答你美國開戶的疑問。

(2019四月註:"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已經停止印刷,也就是絕版了)

“綠角教你前進美國券商”發行有感---更好的環境、更多的選擇

博客來書籍連結(已絕版,還請見諒。可在圖書館或二手書市找尋)

股海勝經

簡介:這是綠角編寫的第一本理財書籍,以指數化投資的概念工具管道為主軸。假如你覺得部落格的文章,東連西連,沒有系統,無法讓你一見指數化投資與海外券商投資的要義。假如你覺得,在電腦上看文章,就是不習慣。那麼,這本書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2016二月註:這本書目前出版社已經停止印刷,也就是絕版了)

股海勝經之綠角導讀

博客來書籍連結(已絕版,還請見諒。可在圖書館或二手書市找尋)

經典投資通論

投資金律(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短評:由四個面向切入講解對投資應有的正確態度與必備知識,深度廣度兼具。

綠角讀後心得

綠角再次閱讀心得

投資金律2016中文全新增訂版--綠角導讀(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Fully Upd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博客來書籍連結,2016全新增訂中文版

Readmoo電子書連結

英文原版Amazon書籍連結


耶魯操盤手:非典型成功(Unconventional Success)
短評: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投資長大衛.史雲生娓娓道來,如何採用與眾不同的逆向投資原則。對常見的投資缪思與資產管理業者的黑暗面,有深入的解說。文字優雅清晰。

2008綠角讀後心得

2016綠角讀後心得

博客來書籍連結

Amazon書籍連結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短評:價值投資之父葛拉漢先生寫給一般投資人的名作。除了價值投資原則之外,也教投資人如何保護自己,與面對金融業應有的正確態度。是一本傳世佳作。

綠角讀後心得

博客來書籍連結

Amazon書籍連結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短評:柏格先生詳細說明基本投資原理與指數化投資的優勢,立論紮實。

(2008此書中譯本是"買對基金賺大錢"。2015五月的中譯本名為"一本書學識投資",2019一月發行的十週年新版中譯本是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綠角讀後心得

十週年新版綠角讀後感1—投資報酬與投機報酬

博客來書籍連結

Amazon書籍連結


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短評: 對於新手與老手,這本書都值得看。採用主動投資觀念的投資人,應瞭解替代選擇的可能(且常是有更好表現的替代方案)。剛進入投資界的新手,應瞭解除了市面上常見,要求投資人努力做功課、花費大量心力的投資方法,其實有個更簡單的選擇。這本書在1970年代的出版,是投資世代的分水嶺。這是一本劃時代的投資經典。

綠角讀後心得(2003年版)

綠角讀後心得(2007年版)

綠角讀後心得(2016年版)

《漫步華爾街(50週年增訂版)》”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綠角推薦序—認識指數化投資,為人生加分

博客來書籍連結

Readmoo電子書連結

Amazon書籍連結(2023年版)


指數化投資

投資終極戰(Winning the Loser’s Game)
短評:教投資人看清,為什麼股市投資已經變成是少輸的人贏。書的後半,則對投資人與資產經理人間的關係,有精闢的解說。

綠角讀後心得

博客來書籍連結

Amazon書籍連結

閱讀全文

2008 Bogleheads Conference in San Diego柏格接受晨星專訪內容

最近綠角在瀏覽網頁時,看到Vanguard集團創辦人John C. Bogle接受美國晨星訪談的內容。連結在此(已經失效)。

影片中的對答有幾個重點。首先晨星Director of Personal Finance, Christine Benz問柏格對當前市場的看法。柏格將當前與過去作一比對,再次提到,目前金融市場的focus太常是投機而非投資。這段比較像柏格的一貫論點。

再來Christine問柏格對於當前狀況的解決方案。柏格提到美國政府援助計畫。雖然他對公機關是否能比私人企業有效率非常存疑。但在當前狀況下,政府是最後一道能提供Liquidity的機構,它們必需要做些事情。

下一個問題Christine問Bogle先生,假如你是個投資人,但你看到你的投資在市場上被投機人士弄成這樣,你是否要採取某些行動呢?柏格回答很簡單,Basically you should not be doing anything differently. 之後又提到,Keep investing.

柏格在這一段自問自答。美國投資人可能會說”Keep investing? 一天跌六七百點,是要怎樣investing?”柏格說,這正是買進的時候。至少比跌之前買還要好。東西便宜賣的時候,對賣家不利,對買家有利。這種簡單的論點。很多人卻是難以理解。(Bogle,”People have lost sight of the fact.”)說到後來,柏格自己都在笑。

最後一段是關於柏格的新書,標題是”Enough”。柏格講述這個書名的由來,其實他之前在演講中就曾提過。這個Enough,與中文”富足”的”足”有類似的意涵。人其實只要知足,他就富有了。

這段訪談的地點,是2008年在San Diego舉行的柏格頭年度大會(Bogleheads Conference)。今年是第七屆。日期是9月21到24日,剛辦完不久。

柏格頭(Bogleheads)簡單的說,就是相信指數化投資的人。這是一個盛會。參與人數在今年一月中旬即報名額滿。讀者朋友可以想想看,台灣有什麼表演或是聚會,會在八個月之前就被預訂額滿的?

巴菲特的股東會吸引全球財經媒體的目光。其實,柏格頭大會也是一個很有報導題材的聚會。不過恐怕就要美國當地媒體才會注意到。

柏格頭們又叫Vanguard Diehards。當然現在進行指數化投資不一定要透過Vanguard,不過這個詞傳神又有典故,且讓我解釋一下。

現在美國晨星網頁中,有個部份是各基金公司投資人論壇。譬如有Fidelity,也有Vanguard的討論區。這些討論區的由來,最早是Vanguard投資人發起的,他們聯合向晨星請求,要一個討論區。本來晨星不甚願意,但這些Vanguard投資人實在太頑強了,不斷的用各種方式反應,最後晨星終於答應。也因此,晨星就把這個Vanguard基金投資人論壇叫做Vanguard Diehards。

Diehards這個字又可以形容指數化投資人頑強的投資信念。綠角曾在部落格名家酪梨壽司看到過這麼一句話,”Once you go black, you never go back.”我想可以照樣造句一下,”Once you go indexing, you never go back.”

一旦開始相信並從事指數化投資,是幾乎不會再回頭碰主動投資的了。指數化投資道理之簡單,說服力之強大,讓許多人進行了一個不可逆的改變。很多指數化投資人常常很清楚的記得自己是在看過那篇文章或是讀過那本書之後,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開始走上指數化投資之路。而且因為太相信,而變成冥頑不靈的Diehards。果真傳神!

這次Diehards VII大會除了大家長柏格先生之外,還有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知名作家Richard Ferri等人,還有柏格頭網路論壇上的知名人物,真是眾星雲集。

台灣的指數化投資人,能否有天也可以辦個精彩的集會呢?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報導(柏格先生最近的文章)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

你的基金、國王的新衣(Your Funds,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為什麼要進行指數化投資?(Index Your Investments)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初步—稅務考量續(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Foreign Government Taxation)

我們繼續上篇對國際股市課稅狀況的分析,來看對投資組合要進行怎樣的調整。在這之前,我們先看各地區股市的配息率。(以下資料取材自Vanguard各地區對應的ETF配息率。)


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雖然配息率最低,但因為30%實在是頗高的稅率,所以最後造成的損失也最大,比歐洲地區每年因課稅多損失0.375%,比亞洲成熟熟市場多損失0.492%。

(2010年加註:根據最近的報稅經驗,經由美國券商投資。非美國來源收入可在報稅後全額領回,美國來源收入,在免稅額之內的金額,也可全額報稅領回。可參考如何申請美國來源收入退稅(How to File for U.S. Source Income Withheld Tax Return with Form 1040X)一文。)

面對課稅較重的地區,我們可以少投資一點。一樣以X先生的資產配置為例。

X先生的原計畫如下:

先看股市部分。我們可以把美國的比重調低一些,譬如到10%好了。減少的5%分散到其它區塊。譬如你覺得亞洲成熟市場稅率最低,所以多分一些,給它2%。其它三個地區各分1%。就會變成下表:

至於台股的課稅狀況,則與個人所得稅稅率有關。投資人應視自身狀況進行調整。

美國股市要減輕多少是個人的選擇。但不建議完全略過美股。完全不投資美國,等同是預測未來全球股市中,美國表現將比不上其它區域。這是幾乎不可能事先正確預知的。以美國的經濟地位,完全放棄美國企業,也有違分散全球的配置原則。

再來看債券部份。美國對美國債券基金和ETF配息課30%的稅,讓美國債市的吸引力比起其它政府債遜色頗多。面對此種狀況,有幾種建議作法。

首先是直接買美國債券,而不透過基金和ETF來建立美債部位。直接持有美國債券就可以避開美國政府30%的課稅。

但有幾個前提。要這麼做,債券的資金部位要夠大。雖然透過海外券商,美債不用很大的金額就可以購買。譬如美國公債,可以只買一張,約一千美金左右。但是,買債券要付出佣金,部位愈大,佣金比例愈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海外券商固定收益的下單頁面看看同一支債券,只買1張和買100張,報價會差多少。通常要買到三四萬美金以上,才會達到最便宜的報價。

再來,債券部位也需要分散。最簡單的作法是用債券梯(Bond Ladder)。譬如持有一年、二年、三年、四年與五年到期的美國公債各一支。也就是說,錢不僅要多到在買單一債券時有經濟規模,也要多到能買好幾支債券。

投資人假如只買一張債券,那麼券商費用方面的殺傷力會不亞於美國政府的課稅。譬如現在看2012年10月31號到期的美國公債。假如只買一張,海外券商的報價會讓這張債券的到期殖利率剩1.447%。同張債券在華爾街日報的報價的到期殖利率是2.5557%。券商扣掉的錢,不會輸美國政府。但假如你買50張,券商報價的到期殖利率就有2.369%,這就划算多了。(如何比對券商和華爾街日報的報價,請參考海外券商債券交易(Buying Bonds through Online Brokerage Service)一文。簡單的說,華爾街日報的報價,不是一般投資人買得到的。)

假如投資人仍是要透過基金和ETF來投資美債,那麼有幾個作法。首先也是減輕美債的配重。不過像X先生的配置,美債和美國抗通膨債券都是5%的配重。再減輕成2%或3%的配重,其實這項資產對整體組合實在沒什麼作用。可以考慮完全放棄美債,用它國政府公債替代。雖然這有違分散全球的原則,但投資人必需在這些限制內,自行做出決定。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總目錄

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

閱讀全文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讀後感---防禦投資的兩個層面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是Benjamin Graham的名作之一,與Security Analysis(證券分析)併列為他最為人所知的兩本書。與Security Analysis著重於公司的分析有所不同,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重點放在一般通用投資概念。此書寫成於1971到72年間,距今36年前。可說是有幸,也可說是不幸,書中許多的論述與觀察,到今天,仍是切中要點。

這本書有幾點特殊的地方。它的外觀,很像英文小說,厚厚一本(核心內容近600頁),白色略帶灰黃的書頁,圖表不多,常常一翻開就是滿滿對開兩頁Graham滔滔不絕的道理,是本重量鉅作。

書的每一章(甚至包括Introduction)後面,都有Jason Zweig的評論。Jason Zweig是美國知名財經記者,寫過許多精采且深入的文章,對指數化投資與Behavioral finance頗有研究。我曾在綠角閱覽室(Greenhorn’s Reading Room)一文中,推荐過他的個人網頁。

Jason也廣泛的替本文加入註解。不僅解釋當時的規則到現在演變如何,當時葛拉漢的預測,事後如何,也解釋這個觀點在書中的那裡也曾出現過。幫助頗大。也就是說,這本書,已經有點像中國古籍,譬如論語,出現那種需要後人加註解釋的狀況。就算你拿在手中的是一本全新的書,這種架構,會給你一種走入時光隧道,探尋前人智慧的感覺。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意外”兩字。葛拉漢是巴菲特的老師,價值投資之父。所以他的專長是什麼?分析股票、挑股票。沒錯,這是他的專長。在開始閱讀之前,我也以為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的多數內容,將和價值選股有關。但我意外的發現,葛拉漢花了幾乎和解釋如何當個傑出的選股人士一樣多,或說是更多的篇幅,解釋投資人該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保守的面對投資這件事。

簡單的說,葛拉漢以二分法來區分投入市場的方法。投機vs投資。防禦投資vs專業投資。

閱讀全文

2008九月份回顧

九月份的重大事件是綠角財經筆記在Money+最佳理財部落格活動中,獲選為第一名。

本來在八月份投票截止後,綠角看到網友投票部份連前十名都排不上,本已沒太大希望,沒想到最後可以勝出。想必是佔60%的評審部份有較高的得分。

Money+雜誌也很直率,就讓我這個內容對金融業者和基金業者不甚中聽的部落格當第一名。或許在這個活動上,Money+的原則是Business is business吧。

看到自己的部落格在雜誌上有一整面的報導,感覺還蠻特別的。報導寫說我是Benjamin Graham的信徒。Well,我想讀者應該都知道我是姓名開頭是B的人物的奉行者啦。或許接受訪問的當時我正在看葛拉漢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所以引用了較多葛老的話語。不過這本書的讀後心得也正是十月要發表的內容,相信到時候讀者朋友們會知道為什麼我會說”防禦就是最好的攻擊”。

這個獎項與其說是綠角贏得的,不如說是讀者帶給綠角的。讀者有兩種,一是自發性,自己找到這個部落格的讀者。一是強制性,被迫要看這個部落格的讀者。在第一階段投票中,支持我的,是自發性的讀者群。在第二階段評審評分中,給我高分的,是被迫要看這個部落格的評審們。不論是那種讀者,綠角在此感謝你們的支持與賞識。

九月份本部落格點閱最多的文章依次是:

1. 拍賣折扣風潮襲捲全球,統統85折起(SALE! 15% OFF)

2. Unconventional Success讀後感

3. 常見的投資謬思---績效至上(Short-term Performance Proves Nothing)

4. 一段短片,一本電子書

5. 順序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Order of Returns)

6. 寶來台灣50基金概述(Polaris Taiwan Top 50 Tracker Fund、TTT、0050)

7.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8. Stocks for the Long Run讀後感

9. 白紙黑字的理由---續2(Reasons to Buy)

10. 資產配置初步—成本考量(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The Impact of Cost)

排名前五的文章中,有三篇與當前狀況有關,分別是85折,一段短片與順序的重要性這三篇,這也顯示了投資朋友們現在最關心的狀況。很多人當初買高風險資產時想的是,”會跌?沒關係,我到時候趕快跑掉就好了。”這個作法的可行性,很多人現在已經體會到了。很多人現在遠離市場,想的是”到時候漲起來再進場就好了,何必在空頭死守?”這個方法的可行性,就和前一個一樣吧。想要Market timing,結果太常是被市場玩。

九月前十大熱門關鍵字,在扣除”綠角”相關字詞後分別是:

PIMCO
台灣50
ETF
指數型基金
Firstrade
Covariance
Zecco
Proshares
Vanguard
結構債

很意外的是PIMCO居然排在第一,可能跟最近引進新的系列基金有關。資產配置這個關鍵字上個月才進前十名,在這個月又被擠掉了。結構債讓投資人一再受驚,本月進入前十大關鍵字。Proshares這種可以放空的工具也進入前十名。

盛夏漸遠,時序入秋。翁森寫四時讀書樂,綠角說,有書讀又有部落格可寫,或許可以比古人快樂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08一月份回顧

2008二月份回顧

2008三月份回顧

2008四月份回顧

2008五月份回顧

2008六月份回顧

2008七月份回顧

2008八月份回顧

2008十月份回顧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