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包裝的金融產品---(ETF, Packaged)

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美國的ETF到台灣是怎樣被包裝出售的。

先以保險公司為例。在這個連結,讀者可以看到某張投資型保單所連結的基金標地。

這家公司的保單素來以連結標地眾多著稱。在連結中,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基金。那麼多投資標地,可以簡單的分成兩大類,一是一般國內其它通路就可以買到的境外與本土基金,一是比較少見的ETF。

我們先看到境外基金部份。譬如該保單連結標地有富達歐洲這支基金。連到這裡,就可以看到它的淨值走勢圖。我們擷取一部份來看。


這張圖,左邊是保單連結基金的淨值表,右邊是取自FundDJ的富達歐洲淨值表。我們可以看到,兩者完全相同。也就是,你透過保單買富達歐洲這支基金,和透過其他管道買,一樣一塊錢在裡面,兩者會得到一樣的報酬。

再來,我們看到ETF。先來看Vanguard Europe這支。在這個連結,我們可以看到保單連結ETF的淨值。

我們可以看到,圖的左邊是保單連結的Vanguard歐洲ETF的淨值表,右邊是直接取自Vanguard網頁的ETF淨值表。我們發現,數字頗有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這時我們就要回到先前的連結


我們可以看到保單連結的這支ETF要1.2%的管理費和0.1%的保管費。

Vanguard公司網頁上,歐洲ETF的總開銷比是0.12%。

所以,發行ETF的公司,收0.12%。代為銷售的通路,跟投資人收1.3%,將近11倍的費用。

這就是投資型保單容易為人所忽略的一項費用,子帳戶的投資成本。

投資型保單連結的許許多多標地,每一個標地就是一個子帳戶(Subaccount),投資人進入的錢,可以在這許多子帳戶內選擇分配。

保單連結的標地,假如是國內其它通路常見的境外基金或本土基金的話,保險公司不會再加上其它像管理費、保管費的額外收費。因為假如這樣做的話,會讓保險公司賣的基金,績效明顯落後其它通路,譬如銀行,賣的同一支基金。而這些境外基金和本土基金的績效數字都相當公開,台灣投資人非常容易查覺。這樣會讓削弱保單與其它基金銷售通路競爭的能力。

但假如是像ETF這種較為少見的標地,保險公司就很大方的加上1.2%的管理費這種數字。還和其它一般基金1.5%的管理費並列,容易讓人以為這是基金公司收的錢。

事實上,這是保險公司收的錢。

想想看,假如有群投資人想買ETF,可是又不知道怎麼去開設海外券商交易戶,所以他們就委託你這個會用海外戶頭買ETF的人幫忙。而你,光是幫他們把錢匯到國外,買進這些ETF,就可以每年收1.3%的錢。這代表什麼?這表示,假如有一億台幣的委託金額的話,你每年就可以拿到130萬的酬佣。你不用對這筆錢進行任何選股操作,不必進行公司研究、市場分析,只要把帳戶數字管好,就可以每年收1.3%,幾乎和一支主動選股的主動型基金一樣高的經理費。而發行該ETF的公司,要實際管理ETF運作、付出指數授權費,每年只收0.12%就可以完成任務。你覺得保險公司的ETF管理費是個合理的收費嗎?這是一個可與台北101爭高的收費。

而這個過高的收費,這個高達原先ETF總開銷10倍以上的收費,必將嚴重妨害ETF的獲利能力。我們來驗証一下。


這張表列出保單連結的ETF與基金公司網頁上的基金淨值。我們可以看到,沒有意外,從年初至今,保單虧了3.59%,真正被連結的ETF只虧了2.15%。保單連結的ETF多虧了1.44%。收費,就會讓投資人在下跌時多虧,在上漲時少賺。這個多虧少賺的錢到那裡去了?嗯,就是口口聲聲說要服務投資人的金融”服務”業。

連結標第眾多,但是什麼東西?國內本土基金,先天結構上就不把投資人的利益擺第一位,多看幾次金管會裁罰公告,你就不會想買了。境外基金,當你發現原來這些國際基金公司對待本國與國際投資人是怎樣的大小眼,你恐怕會倒盡胃口。連最近幾年的當紅標地,ETF,因為在國內不易買到,資訊不容易取得,就被這樣加上高額的成本再賣給投資人,以為投資人都不會發現嗎?

國內金融機構提供的投資產品,真的是讓台灣投資人坐在世界金融的次等車廂。

行銷這些保單的業者還常說,你看,免費可以在這些標地間轉換,真是個優點。我都不知道,為什麼免費在二等車廂內換位置是個可以拿出來講的”強項”。

保單行銷者說,這個產品重要的是服務。是啊,買進了之後,你就只能在這些標地間選擇。花錢買房子,是花愈多錢空間愈大。最好是前面有籃球場,後面有花園的豪宅,錢才花的有價值。沒錢買房子,那麼抱歉,可能有間套房可以讓你屈就一下。買了保單,你花了錢,讓自己投資範圍就侷限在這些”高貴”的標地裡。這叫做服務?我是不知道有幾個典獄長會把自己歸類為服務業。

這種保單還專攻每月只拿得出3000塊的小額投資人。天啊!錢少,就要這樣被高費用剝削嗎?

台灣的投資產品有太多可以改進的地方。身為投資人的你,不知不覺、不聞不問,繼續用你的錢贊許這種行為,那其實也怨不得別人了。畢竟人為刀俎,你甘為魚肉。

只有保險業以高昂的費用來包裝ETF嗎?

待續…

PS.希望更多投資朋友知道這件事的讀者們,歡迎轉載這篇文章。謝謝!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過度包裝的金融產品---續(ETF, Packaged)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投資界的次等公民(Exploited Investors)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我的批評(Analysis of Variable Annuity Fees and Charges---The Untold Truth.)

變額年金險費用解析—台灣與美國的比較(Analysis of Variable Annuity Fees and Charges—Comparison of VA Policies in Taiwan and the States)

如何將別人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License to Steal)

複委託與海外券商的比較

43 comments:

micyang 提到...

沒有第一桶金
投資免談
努力存錢中...

匿名 提到...

看了此文 於我心有戚戚焉 透過國內銀行購買國外etf如ewh dbc等 除了購買時需扣繳1.02%的手續費 待賣出時再扣繳1.02%的手續費 等於一頭牛剝兩層皮 雖知銀行居中收取過高費用 但開立海外帳戶 既拙於英文 又缺乏安全感 就只能徒呼無奈 只能期望國內金融能迅速開放 改革 提供投資人更多元又便利的投資管道及金融商品 經常閱讀閣下blog 獲益匪淺 深致謝忱

Ivan 提到...

這篇講的真是太好了
本來就該保險歸保險
投資歸投資

硬要綁在一起
就只是一個剝削投資人的商品
最要不得的是業務都只會用報酬率9%來算
然後就丟一句
「你看,二十年就有三千萬,可以退休啦」

真是好傻好天真

trifire 提到...

這篇文章說明的是大家在 3000 元投資組合後所討論到的保單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01/3000.html

哀哀 .... 很好的商品進到國內就變色了 ...
如果把佣金降到合理的水準(0.6% 以下的話,相當於國內買股票一次進出),真的是可以在國內買到的好海外投資組合。

lintaiyu 提到...

感謝綠角大的分享

我有個疑問

香港算是亞太金融中心 也是靠金融起家
(沒製造業)
也曾受過英國 制度的洗禮

可是 朋友去香港銀行開戶買基金

有的基金手續費比台灣還貴 折扣還很硬

是欺負我們嗎??

綠角 提到...

micyang
其實這樣也不錯
在高收費環境中
在沒有經濟規模的資本之前
先做最單純的儲蓄
效益很可能超過急於投資的小額投資人

匿名先生
感謝支持
不知道你願意分享這是那家銀行的收費嗎?
扣的趴數是用原始投入金額
還是用投資現值計算的呢?

ivan
這句不錯
其實最近寫文章
還蠻想用這句的呢
很貼切

trifire
沒錯
這篇文章就是從那篇的討論中衍生出來的
我用的連接網址還是你提供的呢
要謝謝你才對

你的建議一向都蠻實用的
的確
假如金融機構願意降低收費
說不定可以吸收到沒辦法或不願意
開海外戶頭的指數化投資人
但這樣高昂的收費
實在是讓海外券商
有壓倒性的優勢

lintaiyu
我不知道香港有沒有免佣基金
要算有佣基金的話
美國也是一堆5.25% load的基金
也是賣得出去呢!

可是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要特別跑一趟去香港開戶
美國券商的收費與投資範圍
都贏香港
或許 在金錢交易上
有人就是覺得
沒看見是把錢交給誰
就不安心吧

alone 提到...

請問 基金公司的 淨值 73.xx 跟 保險公司淨值 9.xx 這要怎麼比較呀?

另,如果這篇文章指的是 ETF的基金在保險公司的包裝下費用過高,那就不要買文中商品裡的ETF的基金就好了呀

但其它基金在保險公司收費與基智網的淨值相同,又不像銀行有贖回的手續費,在這樣的前提下,那沒什麼不好吧...

為什麼要用ETF收費過高,就推論這樣的商品不好的結論,結論應該是跟標題一樣,買ETF要注意手續費吧…

綠角 提到...

透過保單買 不是直接買ETF
是被保險公司收了一堆費用後
才買進
所以數字會不一樣
也可以比
比出來就是績效差
我文中不就算過了嗎?

這個保單產品
把國外券商可以用6.95USD手續費
或甚至不用費用就可以買到的ETF
弄成一個每年要收1.3%的東西
還把這個費用
跟一般基金的經理費併列
我實在不覺得這是個立意良善的解說
很有誤導之嫌

ETF收費變那麼高
就是保單政策造成的
這樣當然是保單不好
不然是ETF不好嗎?

還有
就算透過保單買一般基金
不見得會比其它通路買基金便宜

大多保單是被賣出去的
不是被買的

弄清楚這個分別
對金融界的銷售模式會有更深的瞭解

If something has to be sold, don't buy it.
這句話
可能是現代投資人最佳自保之道

alone 提到...

「ETF收費變那麼高 就是保單政策造成的 這樣當然是保單不好 不然是ETF不好嗎?」

ETF的收費高 也許就如同你的計算
但其它連結的基金不應該是ETF高費用無辜的受害者吧

這就像是
一位知名美食評論家評論某自助餐的高麗菜很難吃
就下了一項這家自助餐的菜貴又都很難吃
這家自助餐不要再去了

你可以夾其它菜吃 不是嗎?

其它沒評論到的100道菜 也許美味又可口 但你知道嗎?
這樣就說餐廳不好公平嗎?

重點是 消費者基於什麼立場買這樣的商品吧


「還有 就算透過保單買一般基金 不見得會比其它通路買基金便宜」

不見得不代表 透過買保單沒有比較便宜 所以下這樣的結論 有失公允 不是嗎?


「大多保單是被賣出去的,不是被買的」

曾經我跟一位企業主聊天
我說 好的商品不需要業務員 自然就會有人來買了
他回我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 「再好的商品 都需要業務員」
很多時候 我們買的A商品並不一定是這個產業擁有最好功能的
但是我們卻選擇了次好的買 為什麼呢?

綠角 提到...

這位朋友
餐廳的比喻很好
我就繼續用吧

的確 假如一家餐廳
只有一道菜難吃
其它都不錯
就說這家餐廳不值得去
實在偏頗

可是 假如有家餐廳
每道菜都難吃
我說它不值得花錢去
可以吧

保單連結的ETF被加上1.3%的管理費
是ETF expense ration的10.8倍
我還沒算保單買ETF還要2%的佣金(手續費)

保單連結的境外基金
就是那些國際基金公司的大小眼產品
你假如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還覺得那是值得買的東西
請看以下兩篇文章
投資界的次等公民(Exploited Investors)

投資界的次等公民—續(Exploited Investors)

國內投信的作品
很多投資人是沒辦法信任的

全部的連結標地
都是不夠好的東西
我再說一次 是全部
它跟一家全部菜都不好吃的餐廳
應獲得類似的評價

國內這些專賣而且只賣次級產品的人
還敢說出”服務”兩個字
要不就是自己不知道這是次級品
要不就是賭定台灣投資人不知道這是次級品

前者 可能是第一線銷售人員的狀況
後者 可能就是公司高層的心態

還有
一個敢大方的幫ETF加上原本Expense ratio 10點多倍費用的保險公司
說它的保單設計
在費用方面會替保戶著想 可以便宜
就像說一個會在家打太太
有暴力傾向的人
在外與人相處都很愉快吧

鬼才相信


對於很多人來說
基金 保險 都是商品
商品當然是要被買賣的

所以當Vanguard在30多年前
將投資人當持有者 當老闆看待
而不是買商品的顧客時
是個劃時代的創舉
當柏格常說而且能說” Of the shareholders, by the shareholders, and for the shareholders.”

現在多數金融業卻頂多只能作到 For the customers!而且,認為只能把投資人當Customer。

沒有人跟我推銷Vanguard基金
Vanguard的基金都是免佣基金
銷售通路賣它 沒佣金拿
但我的流動性資產
大多數都在Vanguard基金或ETF上
Vanguard的標普500指數型基金有1153億美金的資產

它太吸引人了
它好到不用推銷就會有人去買
美國人買一大票
連千哩之外的台灣投資人也買

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這才是好東西的威力
其實 原先你說的比較對
你可以跟那位老闆說一下Vanguard的故事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Vanguard也有保險部門
什麼叫免佣保險
可能很多人也是沒聽過
保險一定要用銷售通路推動嗎?
有空再來分享
以為推銷保險可以當鐵飯碗的人
最好祈禱這個概念不會引進台灣

有時候到美國金融大觀園逛幾圈
就會覺得自己像劉姥姥
可是
有人連自己是劉姥姥都不知道

Ivan 提到...

回一下Chih Jung

我想之所以只拿ETF來說
是因為基金的部分根本不值得一看

不管費用是高是低
在臺灣買的基金都是一樣的
無論是銀行或是保險公司所賣的
都是剝削消費者的商品

因此我們才"只能"考慮ETF的部分
很無奈

但是該保單中的ETF
雖然賣的跟國外一樣
但收費卻差多了
因此這篇才提這個來說

如果用您的例子
就好像餐廳對面開了一間頂級五星級飯店
但收費卻只要一半

那我們再來爭論餐廳的哪道菜好吃
似乎就沒什麼意義了...

以上 淺見

匿名 提到...

免佣保險?
沒有聽過的東西.
或許國外的保險業也比台灣先進許多
期待綠角可以介紹介紹.

許利銘 提到...

我覺得您這篇文章有兩個地方我覺得很奇怪:

1. 您比較的兩支 ETF 基金,名稱不同,NAV 也不同。一個叫做 Vanguard 歐洲,一個叫做 Vanguard 歐洲(二)。

2. 在您提供的連結裡面,安聯對於 Vanguard 歐洲(二)的說明裡面,管理費 1.2% 由淨值內扣,這個說法跟富達歐洲基金一致。保險公司很少敢在公司網頁公然說謊。

綜合以上兩點觀察,我猜測安聯保險連結的 ETF 是另外一支基金 ── 一支由 Vanguard 提供,高收費的指數基金。

Vanguard 為什麼要提供這樣的指數基金呢?有可以能是它自己想賺管理費,也可能它跟安聯敲定另外一個利潤分享的機制。換句話說,Vanguard 很可能不像您所想像的那麼偉大,它只是另外一隻披著羊皮的狼。

綠角 提到...

感謝Ivan的分享與匿名先生的回應

TimS
要先謝謝你在部落格中對綠角部落格的推薦

不過 連結ETF的是一個子帳戶
不是基金
那個子帳戶的淨值與運作
都是保險公司在管的
費用當然是內扣
扣完就被保險公司收走
不是被基金公司收走

Vanguard European ETF
是在美國交易所公開掛牌交易的ETF
你在市場上買ETF
是跟其它投資人買
不是基金公司賣給你

當市面上流通的
都是開銷比0.12%的ETF時
假如Vanguard真的出了一支內容一樣
但開銷比1%的ETF
你會買嗎?

那個子帳戶的名字
隨便保險公司訂
或許叫 歐洲資產貶值ETF
也不錯啊

Jack 提到...

安聯保單裡所連結的ETF不論是Vanguard或PROSHARE或其他公司的ETF皆如綠角所言,是一個安聯自己的子帳戶,我親自跟安聯台灣總公司確認過,管理費1.2%也是安聯收走沒錯!

black rose 提到...

早餐配綠角文~身心都健康阿!!!甘溫!

綠角 提到...

感謝Jack的再次分享

black rose
其它文章我不知道
不過這篇吃飯時看
怕會有點消化不良吧

匿名 提到...

最近剛好理專推銷我買這張變額投資保單, 主要是裡面有許多國外指數型基金, 連 Vanguard 都有兩支, 但還好看了您這篇文章的說明後,又進去該公司網站查看相關基金淨值等資訊,才發現真的裡面大有文章。所以,我覺得綠角您的部落格真的是在做善事。感謝!
另外,我也開始直接利用美國網上券商進行一些投資,最近收到其中一支ETF公司寄來的有關稅務的信,裡面有 Schedule K-1(Form 1065),請問這是什麼?我該怎麼處理?

綠角 提到...

Ignition
其實 是你想要小心處理自己的金錢
是你對自己比較好而已
假如你不願意多研究 找資料
又怎會找到這裡呢?

這個Form看來似乎跟Partnership有關
可以參考IRS的官方說明
http://www.irs.gov/pub/irs-pdf/i1065.pdf

匿名 提到...

綠角大,
後來查了一下美國券商對這支ETF配息預扣稅額, 發現這支 partnership distribution 的預扣稅率竟然是35%, 不是一般對外國人的 30%, 您知道有這種情況嗎?(我其他的基金或ETF的配息都是被預扣30%)如果是這樣,以後在美國買基金時,還要特別注意基金是否是以 Partnership方式發行.

綠角 提到...

我不知道這種狀況
不知道Ignition兄是否願意提供
您買的是那支ETF的資訊嗎?

匿名 提到...

綠角兄,
根據美國券商稅務人員說明,這支DBA的基金是屬於publicly traded partnership (PTP), 根據IRS的Publication 515文件(專門說明外國人預扣稅率文件)第32頁的解釋,這種PTP的基金是要收35%的稅.
這份文件您可以在 http://www.irs.gov/pub/irs-pdf/p515.pdf 下載.

綠角 提到...

謝謝Ignition的分享

匿名 提到...

非常感謝綠角大大的熱忱與良心
我是個理財新手
雖然我很努力的試著去閱讀與理解
但很多地方還是看不懂
覺得這是個非常專業的網站
過去因為甚麼都不懂
聽理專的話
買了一堆的投資型保單
請問我應該直接將保單全部解約贖回嗎
保險公司最常用長期投資 定期定額框住你
加上前幾年已收取高額的的保險本
真是進退維谷
加上試算的定期定額報酬基金報酬雖然是正值
但贖回後卻是賠錢?

綠角 提到...

我實在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
但是將你的金融知識加強到可以自行做出判斷
絕對是值得的投資
加油吧!

匿名 提到...

個人的經驗是
把存證信函寄給保險公司
把所有保費討回來(不計利息)
但我有把當初她招攬保險時的廣告單留下來,所以才能這麼辦,每個人的情況無法一概而論

想當初,我也是因為投資型保單被騙(業務員在廣告單上把它偽裝成儲蓄險.當然現在這兩種保險,我是不會再買了).才開始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
也算另外的因禍得福,現在對金融界的行銷手法及道德衝突等黑暗面有所了解,不再是待宰肥羊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匿名 提到...

近期因為經理人通知我要轉換投資標的時,才有機會看到綠角的文章。
我也是一個買了安聯投資型保單、作著發財夢卻什麼都不懂的投資門外漢,最近比較細心的去計算,才發現每個月投資的金額,竟有3%成本不翼而飛,比照保單顯示的報酬率3.82%,才發現不過是賺回了成本,更覺得投資型保單是一個玩弄數字的工具。

該怎麼辦呢?停與不停?進退維谷

就綠角文中,是否就此保單應避免買ETF基金,其餘產品仍可考慮嗎?

因為理財知識不足,您文中提到許多專業知識,有看沒有懂,這是我日後需要加強的地方,但仍需您對已購買類似保單的大眾給予建議,謝謝。

綠角 提到...

這種讓投資人輸在起跑點上
日後再繼續以高額成本拖累投資人的"金融產品"
最佳策略
就是根本不要去買

買了
就一定會遇到像你的狀況
進退維谷

匿名 提到...

請問綠角板大有信箱嗎?我跟金管會申訴ETF的問題,安聯有回覆,可否幫忙看一下是否合理?
我的信箱:yuwen789@hotmail.com
AMD_Hammer

安聯回覆:
謹提供您投保本公司保險契約所連結各檔投資標的之總開支比例及ISIN CODE 供參, 如無問題請協助填寫申訴撤銷申請書寄回本公司,謝謝

針對 台端所提問題,回覆如下:

附件為客戶連結之所有基金檔次之總開支比例、isin代碼以及如何在公開網站查詢該相關資料之sop, 提供給客戶參考之用!
另外補充3點如下:
1. 基金之總開支比率非境外基金管理辦法中強制公佈的項目,因此基金總代理公司在申報時,不一定會公告此項費率
2. 客戶已申購之基金ISIN及總費用率如附件一
(請注意,該數據為晨星所提供的數字,無法確認數據正確性)
3. 若投資人欲自行查詢基金之總開支比率,可利用晨星或基金公司提供的年度財報,方法如附件二

據金管會要求基金銷售通路須揭露佣金報酬比例, 本公司是否比照辦理?

目前金管會僅針對”基金銷售機構”做揭露傭金報酬比例的揭露,”保險公司”並不屬於基金之銷售機構,所以目前並無接受到金管會的函令需要揭露相關資訊
所謂的基金銷售機構在境外基金管理辦法第18條有所規範,你可以提供此項資訊與保戶參考

法規名稱:
境外基金管理辦法 (民國 99 年 09 月 03 日 修正)
第 18 條
總代理人得委任經核准營業之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證券投資顧問事業、證
券經紀商、銀行、信託業及其他經本會核定之機構,擔任境外基金之銷售
機構,辦理該境外基金之募集及銷售業務。
信託業或證券經紀商依本辦法擔任境外基金銷售機構者,得與投資人簽訂
特定金錢信託契約或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契約為之。

保戶爭執ETF之申購手續費1%過高(內含帳戶管理費)?,另 ETF轉換是否仍有保單條款約定1年4次免費轉換之適用?
所謂申購手續費收取是透過券商實際去市場上買賣該ETF投資內容(真正於交易所掛牌的ETF),並由保管銀行協助進行交割作業。
所以會有以下費用的產生
1. 交易手續費:買進、賣出皆須收取
2. 交易所相關稅務:某些國家,會徵收證券交易稅、印花稅等。以英國為例,倫敦交易所在投資人賣出股票時,會收取0.5%的印花稅。
3. 交割費用
è安聯人壽保單平台上連結的ETF投資標的高達103檔,某些交易量較小的投資標的會造成安聯人壽交易成本高昂,綜觀以上說明,安聯人壽所收取的申購手續費應屬合理。
ETF轉換是否仍有保單條款約定1年4次免費轉換之適用? YES


轉換費用為
(台幣)每一保單年度內四次免費,超過四次起每次收取新台幣500 元
(外幣) 每一保單年度內四次免費,超過四次起每次收取美元15元
這2個是不同的費用

只要”ETF A 標的” 轉入 “ETF B標的” 都要收取申購手續費(ETF B標的)
然後轉換費用的認定為如果他一年是在4次之內就免費,超過4次就要收取NT500 或是USD15

另外申購手續費是反映交易成本是不含帳戶管理費的

綠角 提到...

保險公司的收費結構非常可能都是合法的
但這樣過高的費用
對於投資人是否有利
就有待明智的投資人做出選擇了

我替你直接向保險公司反應的勇氣喝采

匿名 提到...

茲以本公司『輕鬆理財變額萬能壽險』美洲工業成長二 與其連結之『Diamond Trust Series 1 』 為例:
『Diamond Trust Series 1 』
93/7/13淨值 = 102.55
93/7/14淨值 = 102.28
報酬率=102.28 / 102.55 –1 = -0.26328%
『輕鬆理財變額萬能壽險』美洲工業成長二︰(報部核準之年管理費:1.2%, 年保管費0.1%)
93/7/13淨值 = 9.855753811
93/7/14淨值 = 9.855753811× 【102.28 / 102.55 -(1.2% + 0.1%)/365】=9.829453944
報酬率=9.829453944 /9.855753811-1=-0.26685%= -0.26328%-(1.2% + 0.1%)/365
所以就保戶而言,可就上述方式來檢查本公司每日公告之淨值是否正確。
此一操作方式與美國分離帳戶計算每單位淨資產價值方式類似(請參考美國SOA精算考試Study Note 8I-102-00, PP.133-134)。台灣保險業亦有全球人壽與宏利人壽採同樣作法,其投資標的相關費用則在1.1% ~ 1.6%間。

1.2%+0.1%確實是安聯收走了
AMD_Hammer

綠角 提到...

謝謝AMD Hammer的分享
至少讓保險公司知道
有人在意也會深究這些費用

買這些保單 付出那麼多費用
真是太不划算了

匿名 提到...

就是,我自己也發現這樣的狀況,問了我的保險+理專也是算了半天,或根本就算不出來,太感謝綠角了,不合理收費這狀況希望台灣能有所改善~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的確有不少第一線銷售人員
連自己賣的金融產品都沒有很透徹瞭解

登豐理財JACK 提到...

許多理專跟保險業務員忙著推銷產品,哪有時間搞懂商品的費用結構,如果你知道他們的專業程度有多低,可能會嚇你一大跳!哈哈。

匿名 提到...

第一個連結可以更新一下嗎?
大概換網址了

AMD_Hammer

綠角 提到...

感謝AMD的提醒
已經更新連結

cemperor 提到...

這篇文章寫得真的很棒,打擊出去又高又遠,鏘得很大聲! 尤其是在二等車廂裡面換座位這個比喻,我個人覺得可以比擬成假設某信用卡買高鐵的優惠是:「在自由座車廂換座位」一般的可笑。

綠角 提到...

好比喻!
謝謝分享

Unknown 提到...

在去年想要整頓自己的保單時,有幸得知綠角大大的網站,後來又拜讀完「綠角的基金八堂課」一書,現在正在努力綠角大大的其他著作中,補學分XD。覺得可憾的我太晚才學到這些觀念,以前在年輕不懂事時聽信保險業者術陸續買了四個投資型保單,後來真的發現成本很高且"理專"在賺到錢後就不理人,有些績效更是負的,若要退保也真的是進退維谷!
現在是要辛苦養孩子的時候,又每天要上班,只能盡量抓時間來補課,但是好希望有人可以給予建議,該怎樣處理這些投資型保單。說真的我目前還沒有能力去選基金,改換投資標的等等,希望先把功課做好,再來規畫下一步。目前只想先停止不斷被保險公司扣掉的高額"費用"。

綠角 提到...

感謝分享與支持

四張投資型保單
那可真是不小的負擔

ckc 提到...

Chih-hui huan wei 您好:
4份投資型保單每年所需繳納的保費應該不少吧
這些資金如果單獨分開來做保障及投資,應該是相當充裕
可是利用投資型保單「同時」作這兩個區塊,
個人認為並非最有效率的做法,
綠角大有很多文章可以參閱。

帳面上的虧損的確有相當的影響力,制約著自己的決定
但殘酷的事實,即便停止扣款
投資型保單帳戶依舊會收取每月的帳戶管理費及壽險保費,
直到帳戶價值歸零
如果已確定這4份保單不是自己所要的
那真要好好思考這些『殘存』資金該如何處置
放著繼續扣繳這些費用?或是更有效率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