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Mismanagement讀後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University of North Florida的Seth Anderson。看到作者在大學任職,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會寫得有些”學術化”,事實正是如此。

書中的前幾個章節,簡單介紹了投資決策的形成步驟、還有資產管理業的發展過程。後面這一部份,作者講述了交易所(Stock Exchanges)、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還有投資公司(Investment companies,主要是基金公司)這三者的發展歷史,頗具參考價值。

中間章節,第四、五、六、七章,的寫法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它們的標題分別是效率市場、分析師建議效力、法人投資成果、散戶投資結果。這些章節裡面,就是一篇接一篇的論文引述。某某人在那一年的研究,用什麼方法,做出什麼結果。之後某某人,又在類似的主題,做出什麼結果。讀起來簡直就是論文摘要大全,比較少看到作者個人的意見和推衍。讀者會發現,學術界研究過的主題還頗為包羅萬象。譬如基金經理人是男是女,是一個人是一群人,是年輕還是年老,基金存在的期間長短,等等因素是否對基金表現有顯著的影響。假如這些章節要做個研究的起點,其實相當不錯。譬如你想知道,那些人針對過散戶投資表現做過研究,看這本書,你馬上會有個總括性的概念。但是,看這些文章,也蠻容易睡著的。

作者在這一部份的最後,留給讀者四個問題。我節錄原文如下:在法人投資方面
(1) Are mutual funds culpable of mismanagement when they charge fees that are substantially in excess of index fund fees and yet consistently underperform the indexes?

(2) Are individual investors guilty of mismanagement by purchasing actively managed funds for their own accounts or for those of their clients?

意思就是,基金公司是否有mismanagement的罪責,因為它們收費遠高過指數型基金,而表現又持續低於指數。投資人購買主動型基金,是否對自己的資產就是一種mismanagement?

看到這些問題。我想大家應該知道這些學術研究的統合結果了。這些問題,作者沒有提供答案,希望讀者自行思考。綠角的想法是這樣的。第一個問題,基金公司是沒有罪責的。因為它們賣的不是績效,是希望。賣給投資人,有可能買到好基金的希望、有可能一飛衝天的希望。但是,假如投資人對主動型基金的表現能有個整體觀,會買這些希望的人會減少。第二個問題,我則覺得,以投資的成果和可能性而論,投資主動型基金的確是拿自己的資產在”玩”。不確定性增加,成果卻無法增加。這個叫經理人風險。整體投資主動型基金的人承擔了經理人風險,只為了打敗市場的可能,他們其中有些的確也打敗了市場,但整體來說,他們無法打敗市場。但是,投資不是只為了資產增長,投資有個很大的附加因子,叫做樂趣。選”好”基金實在比投入指數型基金有趣多了。假如投資人願意付出代價獲取樂趣,那有什麼關係呢?做雲霄飛車,本來就要付門票。

在個人投資者方面,作者留給讀者的兩個問題原文如下:

(1) Are individual investors mismanaging their portfolios when they actively manage them, especially when employing the service of full-service brokers?

(2) Should individual investors actively manage their portfolios when the impact of management costs, even at typical discount brokerages, make it highly probable that they will underperform market indexes?

研究成果一致指出,交易成本對投資成果造成重大傷害。散戶主動進出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對於第一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和上一段類似。主動買賣持股,散戶為的不只是獲利,也為獲利的可能帶來的快感。假如他願意為快感付出賠錢或少賺的代價,那就沒有mis,不當,的問題。至於第二個問題,很多散戶沒有正確計算自身報酬力的能力,而且不知道和適當的指數做比較,結果就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就是落在指數後的那一半,以為有賺就有滿足,以為自己是投資高手。這種狀況下,第二個問題是根本不存在的。就像我在基金績效檢視一文中做的比較,很多人愛買新興市場基金,卻不知道這幾支基金和指數一比,實在非常遜色。為什麼還要買這些基金,因為投資人不知道它們連指數都比不過。為什麼還要自行操縱、買賣股票,因為投資人不知道這樣做有很大的可能讓自己連市場報酬都拿不到。這是很類似的道理。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Mismanagement讀後感—續1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投資人的遊戲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少有人用的正確算法(The Right Way to Calculate Rate of Return)

基金績效檢視(Benchmarking Your Funds)

基金績效檢視—續1(Benchmarking Your Funds)

The Only Guide to a Winning Investment Strategy You’ll Ever Need 讀後感

3 comments:

Charlie Huang 提到...

Terrance Odean, Professor of Banking and Finance at UC, Berkeley 有一些有意思 research papers.

http://faculty.haas.berkeley.edu/odean/

綠角 提到...

這個網址真的是個好地方,有很多文章,感謝Charlie的分享。你們的參與,讓這個部落格更加豐富。

匿名 提到...

一樓提供的網站不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