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績效檢視—續1(Benchmarking Your Funds)

在一個漲潮的港口,船隻都會跟著上浮。基金也是一樣,它的表現,有很大一部分是市場帶動的。

投資人買主動型基金,雇請經理人的目的是什麼?為的就是市場漲,基金要漲更多,市場跌,基金要少跌。不然,付錢要做什麼?

但是,很多基金投資人,都只滿足於帳面上的數字。一年賺二三十趴,覺得夠了,想的是該不該停利,卻沒想過和指數比一下。這實在太便宜基金公司了。好像它們創立這些基金,只是提供投資人投資外國的管道,卻不用管績效是贏還是輸指數。

假如投資人不會、不想、不懂的去和指數比較,基金公司就會繼續輕鬆賺它的Easy money。要做主動投資人,就要徹底。你要鞭策自己、督促基金公司,拿到比指數更好的報酬。做個不被動,又不主動的投資人,只是很容易成為金融服務業的肥羊。

而這個比較表,也顯示出,主動投資人要勝過市場指數的困難。

新興市場,是一般認為較沒效率、研究容易獲得成果的地方。但是,這七年來,沒有任何一年,這五支基金有超過半數贏過指數。要用這幾支新興市場基金打敗指數,你要在2002買富坦、2003換寶源、2004再換成聯博、2005換到富達然後一直留在裡面。請問,有那位投資人完成以上動作?請起立,接受大家鼓掌致意,並請回答2008該買那一支。一定有人願意出高價買這個訊息。

常有人說績效才是重點。但在這些連指數都打不敗的基金裡要追求什麼績效?

指數相當頑強。不像主動型基金有時候好,有時候不好,指數不論什麼時候都緊咬住市場報酬。常有人覺得買指數型基金很平庸。在美國那種基金激烈競爭的環境,指數恐怕是每年都很中庸。但面對台灣這些昂貴的新興市場基金,指數要打敗它們,實在是容易多了。

當然,這個比較表有許多缺陷。譬如,它看的時間很短,只有近七年。說不定指數就只有近幾年可以打敗這些基金。它看的時間,是從一月開始,十二月結束的一年。說不定,看六月開始,隔年五月結束的一年,結果會不一樣。它只有看新興市場,說不定歐洲、美國、亞洲市場,是不一樣的狀況。

這是個簡陋的比較。但是,它也是個最基本,至少每個主動基金投資人都該做的比較。你投資歐洲的主動型基金,那麼你就該找個歐洲的指數來比較。你投資BRIC,那就該找BRIC指數來比較。你投資債券基金,就該找債券指數來比較。這些都是很容易取得的資料。去MSCI網站註冊一下,一堆指數資料,就在網路上任你下載。

為什麼要比較?免得自以為跑很快,其實指數剛從旁邊呼嘯而過你卻混然不覺。免得買主動型基金自以為買得很值得,其實基金公司笑掉大牙,天下居然有那麼好賺的錢,幫你虧錢(達不到市場報酬),你還要付錢給他。免得投資,只是一場自以為的幻境。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基金績效檢視(Benchmarking Your Funds)

絕對報酬與相對報酬(Absolute and Relative Return)

指數

BHB Study的正解與誤解---續3(Interpretation and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BHB Study)

最好與很好的抉擇

曆年的幻影

2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綠角你好,

雖然目前為止尚無子彈去購買指數型基金,拜讀你的文章得知首次購買似乎是要單筆,但我相信在你寫過的這麼多文章中,基金公司的確是賺翻了天~現在是人手好幾隻主動型基金(雖然我現在也是=_="..)

說實話的人總是寂寞的,希望你能無謂那些阻止你說出"事實"的人的留言攻擊,繼續寫作以服務我們這些支持你的讀者唷!

加油~

綠角 提到...

芳如 這些指數型基金 的確要先單筆 之後才能定期定額 也謝謝你的支持